一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大致占中国总面积1/2左右,约北起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古代主要森林地带。从北至南可分四个地区:
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森林地区。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是西伯利亚大森林在中国的延续。本区在古代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历史文献记载,大兴安岭多鹿、貂等野生动物。①直至18、19世纪的文献里仍记载,本区“林薮深密一,“松柞蔽天,午不见日”③。在小兴安岭、长白山区,据吉林敦化全新世沼泽孢粉分析,在全新世早期,这里是针、阔混交林;中期以后气候转暖,松属和阔叶树种占优势;晚期(2500年前开始)气候转冷,松属占优势,阔叶树减少。④据清人记载,在吉林一带山间存在许多密林,当地称之为窝集(稽),其有名可考者数十处。从吉林(今市)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有大小窝集两处,各长30公里、20公里,“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一。宁古塔城附近“重岩叠嶂,古树丛密,城内人家俱于此樵柴。直到今天本区仍然是中国主要森林区之一。
二、华北暖温带林地区。本区范围甚广,包括辽东山地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和豫西山地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山东山地丘陵等。 中国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她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西北深入亚洲**,北部为蒙古高原,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相接。南北跨温、热两大气候带,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利、生物和矿产资源。中国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以及人们为求生存不断地改造着周围的自然界,在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的时间里,中国辽阔土地上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器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等等,都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按照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过程、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可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简述:一、自然环境的变迁;二、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三、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