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诗与骚
**节 概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诗骚并称,“诗”是指《诗经》;“骚”本来专指屈原的《离骚》,后来逐渐成为《楚辞》的代称。《诗经》与《楚辞》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与《易》、《书》、《礼》、《乐》、《春秋》一起,被总称为“六艺”,又称六经。它收录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故又称其为“诗三百”。《诗经》的*后成书时间,大约为公元前6世纪。诗篇产生的地域包括了现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地区,其作者群涵盖了从**到平民的各个**。《诗经》涉及的时间长、地域广、作者情况复杂,肯定是经过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才得以成书的。
诗篇的来源,向来有采诗和献诗两种说法。汉代人认为周代设有“采诗之官”负责采集民间歌谣,为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服务。据《汉书·食货志上》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先秦典籍中也有关于周代公卿列士献诗制度的记载,《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故献诗之说是可以成立的。《诗经》一书的*终编订,司马迁认为是由孔子删定完成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由于孔子之时就已经有了与今本《诗经》相似的“诗三百”,所以孔子删诗之说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