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夏是中国历史上**个**政权,据文献记载,由传说中的治水英雄禹建立,禹的儿子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了中国的王权统治时期。夏王朝共传十四世,十七个王,历时四百七十一年。依据对夏文化遗址中出土物所作的碳十四测定,夏朝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与历史学家据文献记载所作的推断基本吻合。有关夏的考古发现,大致包含了河南龙山文化(前27世纪一前21世纪)晚期和偃师二里头文化(前18世纪一前16世纪),多位于现在的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的南部。
虽然史书上有夏禹制作九鼎的记载,在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址中也出土过一些铸铜遗迹,如铜炼渣、坩锅残片、孔雀石等,表明当时确实已出��铸铜工艺,但考古发现的夏代早期铜器非常少。
河南登封龙山文化城址的窖穴中出土一件青铜器残片,高5.7厘米,宽6.5厘米,壁厚0.2厘米,从弧度和形状分析,可能是一件母的残片;残片的左端有一小段合范缝,表面有烟炱痕迹,说明它曾被使用。在中国的发现中,这是*早的用复合范铸造的青铜容器,虽然只是残片,但表明中国的铸铜工艺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质的变化,从早期的煅打成型或双合范铸造等简单工艺,发展到了工艺复杂得多的复合范铸造阶段。这一变化为青铜容器的大量铸造,作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是夏代中、晚期文化的代表,在第三、第四期遗存中,出土了众多夏代青铜器,有刀、凿、锥、鱼钩等生产工具,有戈、戚、镞等兵器,有爵、晕、鼎、盂、觚等容器,有铜铃等乐器,还有圆形铜牌和由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牌饰。其中生产工具多出自遗址,兵器和容器多出自墓葬。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大型铸铜作坊,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其中有大量陶范,有的直径达36厘米,这说明复合陶范铸造是这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也说明
P2
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应该是当地的铸品。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容器,有的具有手制陶器的外貌。1973年偃师翟镇圪垲头二里头遗址第八区出土的一件青铜爵(图1—1),与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陶爵,在形制上非常接近,铸造设计表现出来的仿陶特征十分明显。河南洛宁出土的一件管流角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夏代晚期管流角(图1一2),形制上与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陶质管流角非常相似。二里头出土的母、鼎、盍等青铜器,有些与同时出土的陶母、陶鼎和陶盔很相像。这些特点表明,在形制设计上,夏代的青铜工艺以同类陶器为样本,表现出青铜器铸造之初的幼稚和原始。
P3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