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喧嚣过后,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份真实的淡泊和宁静
美食声色中获得的趣味常常是显得很短,粗茶淡饭中获得趣味才显得纯真。生活本来是一杯白开水,它给人清澈、透明、淡泊的感觉,这就要看你如何去调色;酸甜苦辣成都品尝,未必不是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咂出真正的滋味。
古人有这么一句话:“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嚣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是需要平淡的生活,淡淡的情感:过多的浪漫,过多的激情,往往使人的身心太疲惫。“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乐乐才是福。"这两句话的意义很深,需要细细地品味。
平平淡淡的感觉使港湾宁静,因为它很平凡,很真实,使人能真正体会到淡淡的幸福滋味。平淡的生活虽然有时让人很乏味,而只有在平淡中才能体会这生活真正酸甜苦辣咸的��味!**相声艺术家马季就是“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的倡导者和受益者。
马季在继承民族曲艺的同时,也吸收传统医学精髓,并作为他的保健良方,潇洒地生活着。
那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忙于传帮带,推出年轻相声演员,可有人劝他:“干嘛不露露脸,大家都快把你忘了。”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干嘛老让大家惦记着。要那名干什么?谁不知你身上有几两肉?”
这是一种什么心境?这就是“动中静”。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马季都能保持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而这正是养生的高境界,也是他自己的保健良方。
“宁静、淡泊的心境”使人有清醒的头脑,轻松的精神状态。
又比如,年少时,曾经以为轰轰烈烈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直到真正爱过以后,才会明白绚烂之后总要归于平淡,柔情蜜意之后总要归于嘘寒问暖。只有平平淡淡才会细水长流。
到了婚姻阶段,两个有缘的人走到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激情过后,剩下的只有各自的性格和脾气。也许婚姻本来就是一种有缺陷的生活,**无缺的婚姻只存在于恋爱时的遐想和骗尽无数痴男痴女的小说里。所以,只有夫妻双方共同去修缮,才能逐渐趋于**,而这首先就要学会甘于平淡。如何让自己甘于这种平淡?首先要学会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对爱人厌倦时,或者你们不再浪漫和激情时,又或者你的生活中出现另一个人时,你会怎样处理?是走出围城还是默默忍受甘于现状?
婚姻专家的体会是,在平淡的日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寻找对方身上的优点。
爱人从不干家务但每天都接我下班;
爱人很小气不会买礼物给我,但从不用我担心家里的经济问题;
爱人很不懂情调,但见了陌生女子都不愿意多说话,让我很放心;
爱人从来不做饭,但从不挑食,吃我煮的东西永远是津津有味。
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每个人都渴望浪漫、情调,但一个人需要爱情也需要面包!生活是一种心态。佛语中有一句话:“境由心造,烦恼皆有心生。”这话是颇有道理的。由于心态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境遇,在不同的人心中也会造成不同的心境,并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结果。
静心品人生
淡泊和宁静的人,从眼前看可能很平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是如果从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来看,这样的人一生过得可能*快乐,活得寿命更长,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幸福。会随遇而安的人眼光远大、胸怀宽阔,把世间的一切变化都看得很平常、很坦然。这样的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时笑口常开,人缘好,生活愉快。
2.人生*高的“静”界是“物我两忘”
忙碌过后,人都需要安静一段时间,小憩一下。在让自己保持安静的时候,要心神投入,达到“无我”的状态,否则,思维就会受到世俗的左右,就无法做正确的判断了。
在幽静的夜晚,守在小窗前,眺望漫天的星斗,守候朦胧的月色,任凭心灵去吟咏,任凭灵魂去飘荡,永恒和无限尽在一望间,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会有忧患,是因为我们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我们忘掉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的呢?
古代哲学巨著《庄子》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庄子打柴回来,很累,就躺在自己的茅屋旁睡着了。恍惚中,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他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竟然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好像来到另一个世界。庄子很惊诧,掐了掐自己的大腿,方知原来是自己。
这是《庄子》里一个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这个故事里,庄子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子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子是庄子,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
但这不是庄子的感受。
李白《古风》云:“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也就是说庄周与蝴蝶已经“物化”为一体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而为一了。这就是“无我”。
庄子的这种“物”“我”两忘,其实是对老子“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无我”,王国维给我们做了很好的阐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这里的“无我”,不仅是指四肢肉体会“无我”,连精神也要“无我”。
爱因斯坦在发现短程线理论前,就经过长期的观察、测量和计算。他简直成了“一个中了魔的人”。一次,他从梯子上摔到地上,家人将他抬到床上。可是,爱因斯坦却仍沉醉在他的理论思考之中,向众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下落者要笔直地掉下来呢?”弄得家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是这样长时间专注地思考之后,短程线理论诞生了。
科学理论的创立是“无我”的产儿,艺术作品的问世也同样离不开“物我两忘”的精神。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来到罗丹朴素的乡间住宅。他走进了罗丹的工作室。罗丹带他参观自己的近作——一个女性半身像。他审视着这幅作品,对茨威格说:“只有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
说着说着,他就顺手拿起一把小刀细心地修起这座雕像,旁若无人地干了一个多小时,没和客人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雕像之外,他把什么都忘记了,好像天地间只有工作的存在。当他修整完雕像,用湿布将它盖上,便向门口走去。还没走到门口,忽然发现了客人的存在。他一惊,连忙说:“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
虽然茨威格被冷落了一个多小时,但他却认识到:“一个人可以如此完全忘记了时间与整个的世界,这个认识,使我得到了****的感动。”
静心品人生
现实生活中,工作里的纷争,为个人利益得失的烦忧所左右;情爱的患得患失,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悲喜;人际的纷繁……累的东西太多!有没有净土?有没有可以歇息的地方?有没有不设防的交流之地?
只有不时地让自己保持安静,小憩一会儿,参透“无我”的真正内涵,努力使自己达到“无我”的境界,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才能看清人世的本来面目,才能洞彻人世的来龙去脉,才能跳出人世的纷扰,才能回归人的本性,就像大梦醒后才知大梦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