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认清压力——揭开压力的面纱
1.压力有“度”
人对不同度数的压力有不同的反应:适度的压力让人兴奋,
过度的压力让人崩溃,没有压力就成颓废。
季节有温度,空气有湿度,压力呢,是否也有“压力度”?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不是具体的数值体现,但也可以切身地体会到。人人都有压力,也有压力“度”的问题。
这就好比调试一种弦乐。弦上得不够紧会产生不理想的演奏效果,而弦绷得太紧效果也同样不理想,甚至还有绷断弦的可能。增加你对自身压力程度的感知,然后有意识地调整你的压力程度,从而使其始终处于*佳状态,这是自我调控的另一关键。
适度的压力能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它能让人振奋,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工作的表现、引发正向情绪、增加成功后的成就感等。比如在一个团体中,如果大家的工作业绩都比较突出,那么平庸的你就有了改变自己、奋起直追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你会查找自己的不足,寻求改进的办法,制订努力工作的计划。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你的工作会有明显的进步,并得到大家和上司的认可。
让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是过度的压力。比如一对打算结婚的男女,无房又缺钱,不得不通过贷款来买房结婚,但两人的工资都不高,还贷的压力月月紧逼,除了保证基本的生活外,没有可支配的余钱。这种经济上的窘境就是过度的压力。所以说,打算过怎样的生活,在选择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贷款生活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如果计划不周,贷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给自己添加更多的压力。
很多时候,压力大不是因为愿望多,欲望多,而是因为承受力不够。压力的要点不在于愿望的多少,而在于当事人的承受能力。不堪重负。美好的愿望就会成为害人的压力。学生有高考的压力,上班族有薪金压力,老人有疾病就医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念的经。当这些压力量变到一定数值时,人在身心上都难以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的现象,甚至不良的后果。比如,考试发挥不出水平,工作完不成定量,生了病不容易痊愈等等。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能承受的压力极限是多少。因为,不管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崩溃点,而且它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承受这种压力,却承受不了那种压力。压力出现后,自己能承受到一个什么极限,应该一清二楚。一旦知道了自己的崩溃点,就要尊重客观事实,千万不要试图超越极限。因为大家都是大干世界中的普通人,而非所谓的“超人”,所以只能依照普通人的规律办事。
在极限的范围内,坦然接受压力,并不等于在压力面前退却或让步,而是有了困难时,不会为此困扰。在极限范围内,乐观地规划未来,接受挑战,战胜压力,你的力量将由此而产生,你也将因此而走向成功。认清自己的弱点才能排除压力,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到底“弱”在哪里的时候,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够克服压力。
在极限的范围外,过度的压力往��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破坏性后果,轻者造成视界狭窄、思维僵化;重者引起情绪与行为失控,时间长了会导致身心疾病等。压力一旦超过负荷,人的战斗精神、良好情绪、控制力都会垮台,身心必然会出问题,严重地影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
举个简单的例子: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下班后加班或者去上夜校“充电”,这是因为人们在物质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承担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不得不选择给自己增添些许自信。殊不知,这样主动的态度可能会造成思想上的焦虑,仃为上的盲目。因为别人加班,我不加班就显得不积极;因为别人在“充电”,如果我不去多学点就意味着被淘汰……虽然都有道理,但是每个人有各自的职业规划和渴望获得的生活状态。正常而健康的状态应该是:不管别人怎样做,我们都要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提升自我。正视竞争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己。良性竞争是科学而有序的竞争,而不是盲目地比较和追赶。
总之,只有在适宜的压力“度数”下生活、工作和学习,才可能获得应有的人生收获。
2.沉思的力量
沉思是不分性格的。沉静的思考,不仅使思考变得清晰而透彻。连心也会轻松起来。
在人群中驻足凝望,在喧嚣中历练宁静。一个自然的眼神,一颗平静的内心,都是一种收获。有评论说,世界上*让人回味的雕像是意大利雕塑家罗丹手下的“沉思者”。据说站在这个雕像前可以很自然地引起参观者的思考。或许,这就是沉思的力量。
在紧张而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在钢筋水泥构筑的世界里,到处都是因为压力而沉闷的人们。殊不知,这时*需要的不是沉闷而是沉思。沉思是一种平息激动情绪、使人身心放松的方法。近十年来,这种方法已逐渐为体育界所重视,并帮助很多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对普通人而言,这种沉思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沉思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找一个安静的、能使身体放松和精神愉悦的地方,坐着或躺着,闭眼,全身放松。如果采取坐姿,则头、颈、背三点需成一条直线,有节奏地深呼吸。然后,反复地默念某一个单词或简短的句子,或者全神贯注于某一感观表象上。要注意呼吸的频率和暗示语尽量保持节奏上的一致。然后,当完全感到安静和放松时,开始做下述动作:先慢慢地将头倾向右边,然后移至左边,再回到中间,反复几次后,慢慢地将眼睛睁开。
一般的身体沉思是指包括力量、平衡、耐力及注意力在内的一种静态的、有节奏的运动。当进行身体沉思时,人成站立姿势,整个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双肘和前臂与地面平行,将右脚放至左脚的前面,以身体感到平衡和舒适为宜,同时全神贯注地注视你正前方的某一点。然后,左脚慢慢移到右脚前面,同时呼气,慢慢地将前臂推离身体,掌心朝下,当左脚又返回到原来位置时,吸气,掌心转为朝上,将手臂“拉”向自己的身体。重复这一动作,并注意节奏的均衡。
一般情况下,如果每天能坚持进行二十分钟的沉思练习,这对于消除过度焦虑情绪,使身体和心理放松具有显著效果。此外,在已经感到紧张的时候进行沉思练习,也极为奏效。
你感觉有压力并且心情烦躁了吗?想让自己静下来就不妨试试上面的“沉思法”。
3.解除心理“枷锁”
压力的负荷度,视每个人的能力而定。聪明的人比愚笨的人,
通常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
压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多半都是人们自找的。听过有人说闲着没事自找麻烦的吗?有那么傻的人吗?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自寻烦恼不是自愿的,而是迫于现实的形势和自身的要求,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只有解除这些枷锁,为自己减压,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一项任务时,压力自然降低。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时候,心理的压力自然就小。当未来不可预知而又必须去面对的时候,压力自然就大。这是因为要做的不是自己能力范围能达到、而必须要倚赖其他人才能做到的事。
压力的负荷度,视每个人的能力而定。在这个方面,反应迟钝的人比敏感的人好一些。换言之,聪明的人比愚笨的人,通常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聪明人容易就一件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联想,愚笨者往往想不到太远的事情,因而压力较轻。很多事物的存在都是一柄双刃剑,考虑得越周到,事情进行时自然就比较有效率,但是也会因此而产生更多的烦恼和压力。思考得比较简单,那么事情进行时很容易手忙脚乱,但有问题时才思考如何解决,不过分操心,相对会省心很多。
压力的形成与自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联。积极而自信的人即使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也会用自己坚定的信心去给压力“打折”。对于这样的人而言,*大的压力莫过于被人过分期望或信任。为什么优等生也会选择自杀,工作精英同样郁闷?答案大多来自于此。因为没有达到老师家,者上司同事的期望而感觉内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