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作者:张忠学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66507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300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有:矿物和岩石,地质构造,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表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库坝区工程地质问题,地基与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地下建筑的工程地质分析,渠道及闸址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本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上述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文章节选
    第1章 矿物和岩石
    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运动和变化。例如变化剧烈的地震,泥石流,火山喷发;变化缓慢的地表沉陷,山脉隆起,海陆变迁等。这种由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地质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学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
    根据地质作用的速度可以把地质作用分为灾变和渐变两类:前者是突发的或灾难性的地质作用,如火山、地震和���啸、山崩或雪崩、山洪和泥石流等;后者是极缓慢而安静的地质作用,常不易被人们觉察,如湖泊沉积作用、地表的沉陷、海岸的变迁等。
    根据地质营力可以把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类型。
    (1)内力作用。内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源——主要是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或者说,内力作用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不管是突变的还是渐变的)来释放地球内部积累起来的能量。地球表面之所以有高原和盆地的差异,就是因为有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引起的。它主要表现在岩石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通常是风化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三个过程。所以,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削高填平”。
    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组成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形变位的运动。如地壳的隆起和下沉,岩层的弯曲和错断,以及地震等。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1)水平运动。水平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剪切或错开,形成山脉、盆地或裂谷等。比如我国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天山、祁连山等都是挤压褶皱形成的,因此水平运动也有人称其为造山运动。
    ……
    目录
    总前言
    前言
    绪论
    第1章 矿物和岩石
    1.1 地球的物理性质和构造
    1.2 造岩矿物
    1.3 岩浆岩
    1.4 沉积岩
    1.5 变质岩
    第2章 地质构造
    2.1 地史概要
    2.2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2.3 褶皱构造
    2.4 断裂构造
    2.5 地质图
    第3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表地质作用
    3.1 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与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3.2 风化作用
    3.3 河流地质作用
    3.4 岩溶(喀斯特)作用
    第4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4.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分布
    4.2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4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4.5 地下水的运动与动态
    4.6 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第5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5.1 岩体的结构特征
    5.2 岩体的主要力学特性
    5.3 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5.4 工程岩体的分类
    第6章 库坝区工程地质问题
    6.1 库坝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6.2 库坝区渗漏的工程地质分析
    6.3 库坝区渗漏的**
    6.4 坝基岩体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
    6.5 提高坝基岩体稳定性的措施
    第7章 地基与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
    7.1 地基的压缩和沉降
    7.2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7.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7.4 边坡变形破坏的类型与特征
    7.5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7.6 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7.7 不稳定边坡**的措施
    第8章 地下建筑的工程地质分析
    8.1 地下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8.2 地下工程位置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
    8.3 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的评价
    8.4 维护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第9章 渠道及闸址工程地质分析
    9.1 渠道选线的工程地质分析
    9.2 渠道渗漏与渠道边坡稳定问题
    9.3 闸址选址的工程地质分析
    9.4 闸基沉降与地基稳定问题
    第10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10.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10.2 勘察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10.3 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
    10.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