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热的简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热的简史

  • 作者:(美)姜·范恩 李乃信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35897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332
  • 定价:¥3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谁说科学图书一定是生硬刻板而冷酷无趣的?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John Fenn)打破传统,以其独有的机智和妙语,带给我们这本“非典型”的热力学入门书——《热的简史》。
    全书回归到人文和历史的角度,通过许多日常缀验中可见的例子,和生动的科学家故事,系统地认识一切与“热”有关的观念、历史和应用。
    如果你对“热”的学问稍稍有那么点兴趣,就请跟随范恩精心塑造的“查理洞人”,好奇地从“古”游玩到“今”吧!
    文章节选
    1 一开始
    火药先来了
    虽然希罗的蒸汽机是个划时代的发明,但要说“锅”、“炉”组合的利用从此大举取代了劳动力,还几乎谈不上。长久的岁月过去了,真正有用的机器才给发展出来,而且一点也不像是希罗汽轮的后代。
    **个热机的应用居然是当做武器——火箭和大炮。西方文明的记载里,13世纪中叶,英国修士培根(Roger Bacon)首先写下以硫黄、木炭和硝石(硝酸钾)来制取火药的配方。培根揣想过火药的军事用途,但显然没有想到过用它来做推进剂。另一位修士,德国的史瓦兹(Schwartz),于1313年制造出**个大炮。到了1453年,这一技术发展迅速;鄂图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二世下令建成有名的“巨炮”,攻破君士坦丁堡。这门大炮以黄铜制造,长达5公尺,重19公吨,可以把一个直径64公分、重272公斤的石弹,打到1.6公里外!
    很可能培根是从中国人那里得知火药的。中国人早在公元前数百年,便发现硝石,而且用它来做燃剂,发射末端带火的箭矢。到了1 225年,中国人已经开发出自动喷射的火箭,辗转西传到德国科隆,时为1258年。此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枪炮兴起,火箭在战场上便退居次要的角色。如今,火箭可是个主要武器,不久前已将航天员送上月球,而且是**可行的太空飞行器。
    ……
    目录
    译序
    阿姜正传

    引言
    谢词
    1 一开始
    冷热本不同
    从功取热
    功热两不同
    希腊英雄进场
    火药先来了
    蒸汽再次登场
    回顾
    练功
    2 多热才算热?
    以手测热
    早期的温度计
    究竟什么是温度?
    气体测温法
    国际温标
    总结
    温标练习
    3 系统、性质、状态
    一些通用术语的特定意义
    温度为何登场
    和温度的关系
    摩尔和分子
    理想气体定律
    其他的状态方程式
    一些案例
    **
    状态测试(“政治家才能”测验)
    4 回到工作(功)
    概说机械功
    膨胀气体所做的功
    压力变化下的功
    回到等温膨胀之旅
    案例
    总结
    学会计功
    5 再加把“热”
    热是一件事
    有多少热发生?
    模型及缘由
    “热子法典”与“伦福德钻孔实验”
    案例
    热的细目
    热身练习
    6 循环分析的起源
    7 热即是功,功即是热,相去唯“能”
    8 一难两律
    9 总而言之
    10 HER——“她”一言难尽
    11 头巾下的“她”——引擎下的HER
    12 进入熵的世界
    13 到底是熵
    习题解答
    译后记
    编辑推荐语
    读过《时间简史》,不可不读《热的简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为你撰写的科普奇书
    中科院院士、原南开大学校长 母国光
    范恩本人的经历称得上“传奇”,所写热力学入门,多有热力史实典故,译者标以“热的简史”,亦颇传神。
    这是一本难得的深入简出的科普奇书。并不因为普及,而省略了数学式子,反而是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是本登堂八室的好书。
    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
    **次读到这样一本“非典型”的热力学著作奇趣的图文,机巧的思辨,数学推理与生活体验的无缝连接,历史观点与科学精神的交相印证……原作“非典”的讲述方式,在译者的“非典”文风里,显得如此清新、灵动,为理解“热”辟出了一个超出数宇和公式局限的通灵妙境。
    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张亚勤
    本书从*简单、*基本的“热”现象,导引人们穿越日常生活无所不在的机械世界,结尾更联系到信息世界。能量和熵,是这个世界的本“相”。熵是热之“度”,信息之“量”。在当今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互联网时代信息大量泛滥,能量和熵将被赋予新的涵义。
    台湾财团法人社区大学促进会常务理事 林孝信
    这是一本关于热的推理故事书,妙在老少咸宜,且是跨入热力学精髓的入门书,诚是科普的上乘功夫宝笈。天下父母直可陪着(或跟着)高中大一的大孩子一起练!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 黄俊傑
    近年来各大学所推动“科技与人文的对话”之类的通识课程,常苦干缺乏**的参考书籍,本书中文本的出版,正好可以满足这项需求,而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建立起扎实的沟通平台。这本书的问世,为大学通识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视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