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色彩原理
【本章要点】
色彩学基础知识。讲述光与色、三原色、色彩三要素及其相关的色彩基本原理。
色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宝贵赠与,沉寂的太空中,蓝色的地球因为有了色彩而显得生机勃勃。自然界中绚丽的色彩,常常使我们沉醉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人类在感受色彩的同时,也在逐步尝试使用色彩和认识色彩。从原始人类始于在身上和陶器上涂抹的彩色花纹到古罗马的墙面上、地板上的彩色镶嵌,都显示着人类对于色彩的喜爱和使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17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年)通过有名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得出了白光是由不同色光混合而成的结论,颜色的本质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而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1571-1630年)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人类认识色彩和使用色彩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今天,色彩学已成为一门有着科学依据和系统理论的独立学科(图1-1)。
**节 光与色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一个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都是因为有了光的缘故,没有了光,视觉便失去了意义。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由不同的波长组成。通常的白光,如太阳光,是由波长范围约在400~700毫微米之间的连续光波组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见光。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我们通常所感觉到的“白色”太阳光,实际上可以分离成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谱。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在光谱中,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转变是逐渐过渡的。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色光,由两种以上单色混合而成的色叫复色光(图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