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

  • 作者:李国英 李国英
  •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9787807343332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213
  • 定价:¥8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西北内陆河地区幅员辽阔、干旱少雨、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分布其间的内陆河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的生命线。《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分析了西北内陆河国过度开发而出现的种种危机,以及因人类活动的惯性力量而将会遇到的严峻挑战。提出西北内陆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维持其健康生命,主要标志为四个稳定:河湖畅通,地表水系稳定;采补平衡,地下水位稳定;绿洲不萎缩,生态系统稳定;污染不超标,河流水质稳定。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有:实行水资源管理“三统一”,加强上游和尾闾地区的生态修复,限制人工绿洲的盲目扩张,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经济杠杆作用,强化水资源保护,建立和完善法制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等。
    文章节选
    **章 西北内陆河的重要战略地位
    地球上的河流,以其尾闾归宿的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流入海洋者称为外流河,以陆地上湖泊洼地为*终容泄区者称为内流河。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域辽阔又干旱少雨,远离海洋且多高山阻,从而成为内流河集中分布的地区。 西北内陆河地区总面积21 9万km2,横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四省(区),地域辽阔,区位重要,土地与矿产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物资交流与汇聚之地。随着我国西部国土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西北内陆河地区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贸易交往,还是在民族团结、国防建设和边疆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深居内陆、干旱少雨、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致使这一地区土地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乃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西北内陆河以其稀缺的水资源和河流绿洲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文明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态屏障,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西北内陆河地区,处理好人与河流的关系,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在黄河流域和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内陆河区域内的派出机构,肩负着在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河地区代表水利部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责的重要任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黄河水利委员会认真贯彻“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治水思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黄河及西北内陆河管理工作实际,以河流代言人为己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在初步构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的基础上,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系统开展西北内陆河治理方向的基础研究,并以此为支持编撰出版《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一书。
    目录
    前言
    西北内陆河概览
    西北内陆河地区图
    生命之河
    历史走过
    过度开发
    人水和谐
    高原忧思
    **章 西北内陆河的重要战略地位
    **节 流域概况
    第二节 西北内陆河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 人类社会发展与河流开发过程
    **节 河流演变与开发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河流开发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 西北内陆河的生态危机
    **节 天然绿洲萎缩
    第二节 湿地变���漠
    第三节 水质恶化
    第四节 沙尘暴肆虐
    第五节 生态难民

    第四章 人类活动惯性的严峻挑战
    **节 人口惯性增长的压力
    第二节 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传统用水方式的延续

    第五章 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理念的确立
    **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水利
    第三节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黄河宣言
    第四节 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的必然选择

    第六章 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标志
    **节 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的功能要求
    ……
    第七章 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措施
    资料链接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