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之一。在长达五个乐章的音乐中,作曲家用生动的笔触向世人讲述了他生命的故事。
**乐章:在四件乐器奏出的一段缓慢的挽歌式的乐声中,作曲家**的D-S-C-H(D,降E,C,B)动机将自己清晰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在这一乐章中,肖氏还援引了他1926年19岁时的成名作《**交响曲》中的一端旋律。
第二乐章:在一阵激烈的音乐声中,作曲家再一次用他的DCSH动机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地狱的图景:这是一端引自第二钢琴三重奏的旋律(1944)——“死之舞”。这段旋律据说是曾在纳粹集中营被犹太人传唱的,这些可怜的人们当时被迫为自己挖掘死后的坟墓。而作曲家本人在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引起当局的极度不满后,又何尝不是成天生活在自己的坟墓的幻象之中呢?
第三乐章:这是一段基于DSCH动机的犹太风的小圆舞曲,既甜蜜又辛酸。苏联政策中的反犹太成分曾迫使数以千记的犹太人离乡别井,流浪他乡。肖氏曾对此表示过痛心,深感人生的残酷。在这段乐曲中,作曲家引用了一段曾用于他的**大提琴协奏曲(1959)的旋律——这是在斯大林死后,苏联当局恢复肖斯塔科维奇的名誉后写成的。在一段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