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1.我国法律规范的层次
按照法律的构成、制定机关和效力的不同,我国法律制度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
(1)宪法: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规定了**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的根本大法,具有*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的范畴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包括所有由**制定、认可的法律规范,即等同于法;狭义的法律仅指由***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书所讲的法律是狭义的概念,即由***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基本依据。
(3)行政法规:是由***高行政管理机关——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它通常以条例、办法、规定等具体名称出现。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地位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是一种重要的法的形式。
(4)规章:是国务院各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5)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即地方性法规。实行计划单列管理的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允许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属于地方性法规。 会计信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会计信息成为引导资本流向、资源配置,牵系**兴衰、企业盈亏的“晴雨表”和“指挥棒”。如何从根本上有效治理长期以来存在的假账问题,规范会计行为,已经促使人们对《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这部已经颁布实施20多年的法律有了越来越清晰的理解和认识。目前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计政策进入重大变革时期: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2008年1月1日在**企业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虽然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截至2008年11月仍然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准则代替制度是必然的趋势。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以及其他单位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相应的会计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人员,在会计法的要求下,为了保障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经济决策不碰触我国会计法律制度这一“高压线”,使单位的经济管理有利于单位的发展,会计法规已成为十分必要的学习内容。
作为在校的会计专业、税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经济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走上经济工作岗位之前,需要“心中有底”,签合同、开发票、开支票等有什么学问?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注意什么问题?会计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等法律制度有什么规定,等等,成为会计专业以及其他经济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和了解的知识。
全书分为7章,以会计法为主线,围绕在会计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开展会计和经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我国现行主要的会计法规以及相关的经济法规进行介绍,涵盖的章节分别是: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与会计工作和管理密切相关的会计规定。同时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差异等新内容也作为单独的章节做了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了解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和相关经济法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我国一系列的会计法律制度,尤其是在会计工作中理解和运用会计法规的基本规定,能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遵章守法,做一个对**、对单位、对自己负责的合格的会计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