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1953年,白辛调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导工作。他主动要求到
祖国的大西北和大西南去。他自幼梦想成为旅行家的理想,终于实现。
他率领摄制组,从1954年到1957年之间,曾两次赴新疆,一进西藏,拍
摄了多部影片,填补了边远地区艺术纪录片的空白。
从北京出发,经过兰州、西宁、哈密、塔里木到喀什——**站是祖国
西大门的边卡。
他在给我的信中曾有下边的描述: “在那里,新战士入伍后的首要任
务是锻炼爬山。在那空气稀薄的高原上,经常晕倒在半山腰,不省人事。连
队的指导员为战士拾起枪,替他背上,还陪他一块儿往上爬。**不晓得要
滚下来多少次,再爬上去多少次,直到适应为止。这才有条件在那里当兵。
“边卡,设在山峰之间的夹缝里,像无数只眼睛,布满山峦。那无数只
眼睛,如同路灯光样,形成尖柱的夹道,只是他能看见你,你却不知他在何
处?
“营房,设在山坳里,有平坦的球场,地势比较开阔,红旗在房顶上飘
扬。
“晚间,窗口的灯光闪亮,琴声、歌声,伴着舞蹈的嬉戏声,如同俱乐
部一样。
“白天,营房外,顶着灼热的阳光,厮杀,拼刺,打靶,操练,像是战
场。
“夜间,万籁俱寂,满山覆盖一层柔纱似的月光,只有那山峰间的哨卡
,眼睛更加明亮。
“那山顶之高,积压着常年不化的白雪,像常年披着白色风帽的老翁;
可山脚下,野花丛丛,分外鲜艳,就如同一群群妙龄少女,穿着花衣裳,在
微风拂弄下,翩翩起舞,柔媚动人!
“进山时,摄制组由几个人变成几十个人的队伍。他们带着百���、帐篷
、食堂和医务所。有一个排的战士,有一个班的骆驼。转过一个山弯,越过
一个山顶,走不完的路,爬不完的坡,好容易盼到一条翻腾的大河一…·
“向导忽然发话,现在不能过河,就停在这儿。
“骆驼好像懂人语,乖乖地伏卧下来,一动不动。真怪,大家还没来得
及判断,思索,骤然间,对岸如山崩地裂,黑云翻滚,激流倾注;霎时,晴
朗的天空,黑云密布,山吼风啸,大雨如瓢泼,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一河之隔,两个天地,两种世界,惊呆了外乡人,倒吸了一口气!对
向导真是五体投地,再也不敢自作主张。一场奇袭过后,天空复又晴朗,如
神话一般。
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