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作者:黄楠森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063547
  •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01日
  • 页数:433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教委在“八五”期间组织编写的,后又作为**教委“九五”**教材立项。它的作者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知名教授,其中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的主要作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在总结我国理论界近2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叙述和评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包括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大约15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把这150年大体分为三个50年加以评述:**、二、三章为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第四、五、六章为20世纪上半叶在俄国、西方**和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第七、八、九、十章为20世纪下半叶在苏联、西方**和中国的研究和发展。这个框架同**教委1993年公布的教学大纲基本一致,不同的是20世纪下半叶部分中国占了两章,突出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材料丰富,观点全面,说理透彻,行文流畅,除供哲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外,亦可作为一般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内容的参考书。
    文章节选
    公社在打碎原有**机器的基础上所建立的无产**政权,正如马克思从公社革命实践中总结的那样,首先一条是废除常备军和警察,摧毁这些实行压迫的物质力量,斩断缠绕在社会机体上的“蟒蛇”,让社会重新获得解放和发展。公社的**个法令就是废除常备军而用武装的人民来代替它。首先是在**城市巴黎建立了由工人组成的国民自卫军,并以此为榜样规定在农村地区也应该由服役期限极短的国民军来代替原有的常备军。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这一创举,认为应当把它制度化,并且在公社失败的几个月后又进一步分析和强调建立人民武装的重要性,认为公社未能通过把一切劳动资料转交给从事生产的劳动者的办法消灭现存的压迫条件,从而清除“**统治和**压迫的**的基础”,“但是,在实行这种改变以前必须先建立无产**专政,其首要条件就是无产**的大军。”①
    (三)以公社的公仆制度代替官僚制度
    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所建立的无产**政权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取消特权、废除官僚制度。公社实行真正的普选制,由巴黎各区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公社,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的代表,而不是像资产**议会那样,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一次由什么人来代表和压迫人民。公社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职能,破除了**管理的神秘性,把军事、政治和行政职务变成了真正工人的职务。同时,公社规定从上到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这样,社会公职就“不再是**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④,“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被“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所代替,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终于“归还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了。马克思在这里总结公社经验而提出的“社会公仆”或“勤务员”的观念,是千百年来传统观念的革命变革,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
    (四)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
    公社在废除了反动统治的物质权力以后,立刻着手摧毁反动统治对人民进行精神压迫的工具。首先宣布教会与**分离,剥夺一切教会所占有的财产,让教士重新过私人的清修生活,靠信徒的施舍而不是靠**的支持。同时,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不受教会和**的干涉,使人人都能享受教育,使教育和科学都能从宗教和剥削**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样,人民
    …… 本书是**教委在“八五”期间组织编写的,后又作为**教委“九五”**教材立项。本书作者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的作者,小部分是近十多年来成长起来的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中青年学者。我国真正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本书是在这近20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
    我国过去在大学里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和原理课,这似乎是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个历史过程,而是一本本经典作家的著作,而原理就是从这些著作中抽绎出来的。但是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科学,它就有它萌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必定有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的互相交错和转化,因此,一当“文革”结束,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得以确立,“百家争鸣”政策真正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在我国的研究和教学中开展起来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把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大增强了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对于人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1981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为滥觞,陆续出版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或专著,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可以说是这类著作中*详尽的一种。但这部400万字的巨著并不能当作教材来使用,特别是9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争论日益突出,一本新的能反映时代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发展水平的教材的需要就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者们面前,这就是本书编写和出版的主要原因。
    **教委社科司1993年颁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大纲》采取了一种新的框架,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萌芽到今天大约150年的发展分为三个50年,每个50年各占3章,即**、二、三章叙述和评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9世纪下半期在欧洲的形成、传播和发展,第四、五、六章分别为20世纪上半期在俄国(包括后来的苏联)、西方**和中国的传播、研究和发展,第七、八、九章分别为20世纪下半期在苏联、西方**和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体系,本书采取了这个体系,但把第九章又分为两章,第十章专门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贡献。
    目录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6-1848)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一、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
    二、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三、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世界观的探索
    一、异化劳动理论在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重大作用及其局限性
    二、从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的过渡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问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二、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重大飞跃——《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制定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1848-1875)
    **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及其以后革命形势的哲学分析
    一、对1848年革命的哲学分析
    二、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形势的哲学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对自己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一、《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
    二、《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
    第三节 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
    一、恩格斯是**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
    二、科学的战争观和研究、处理军事问题的方法论
    三、批判唯心主义战争观,对战争做科学的预见
    第四节 巴黎公社经验的哲学总结和无产**专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专政的**次伟大尝试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公社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
    三、公社失败后为继续坚持、捍卫和发展无产**专政理论而斗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在欧洲的传播(1875-19世纪末)
    **节 恩格斯在对杜林的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系统的论证
    一、反对杜林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二、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三、批判“**真理论”,论述认识的辩证法
    四、反对形而上学,论述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
    五、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第二节 总结自然科学的发展,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
    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理论
    三、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
    一、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恩格斯揭示人类早期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三、恩格斯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四、恩格斯的晚年通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
    一、狄慈根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贡献
    二、梅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捍卫
    三、考茨基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
    四、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捍卫
    五、拉布里奥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传播和发展(1883-1945)
    **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19世纪末俄国经济政治状况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三、列宁在理论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 **次俄国革命前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一、**次俄国革命和认识论问题
    二、普列汉诺夫对马赫主义的批判
    三、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三节 **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发展
    一、大战的爆发与第二国际的破产
    二、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发展
    三、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四节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苏联哲学
    一、关于十月革命历史合理性的争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列宁对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特殊道路的创造性探索
    三、十月革命后列宁的主要哲学思想
    四、苏联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苏联哲学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哲学上的争论
    二、苏联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
    三、二战前斯大林在哲学上的贡献和失误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20世纪上半叶)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曲折
    一、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篡改
    二、考茨基主义对无产**革命和无产**专政学说的背叛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论战和第二国际的破产
    第二节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研究
    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美国、英国、意大利的传播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特征
    三、青年卢卡奇的主要哲学观点
    四、葛兰西的主要哲学观点
    五、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

    第六章 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节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
    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及其主要哲学观点
    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三次大论争
    第二节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初步运用
    一、中国国情的早期分析,民主革命纲领的*初制定
    二、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三、批判戴季陶主义
    四、《中国社会各**的分析》中的哲学思想
    五、《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哲学意义
    第三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系统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知识分子中的进一步传播和研究
    二、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提出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毛泽东在研究战争中对哲学的独特贡献
    五、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
    第四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
    一、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论证
    二、对战争中哲学问题的深入分析
    三、《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四、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证
    五、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六、创造性地提出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

    第七章 战后苏联与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曲折
    **节 战后初期的探索与迷误
    一、哲学走向活跃的新苗头和1947年全苏哲学讨论会
    二、战后改革初潮及其逆转
    三、斯大林晚年两部著作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
    第二节 战后中期苏联哲学的研究状况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
    二、围绕辩证法研究的争论
    三、认识论研究
    四、历史观研究
    第三节 苏联战后新时期的大曲折
    一、“和平主义”加“政治民主化”的改革纲领
    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三、全盘私有化的纲领
    四、对新思维的评价
    第四节 东欧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
    一、匈牙利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二、南斯拉夫实践派和辩证唯物主义派的争论
    三、保加利亚巴甫洛夫对认识论的研究
    四、波兰沙夫等人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争论
    五、捷克斯洛伐克等其他东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战后西方社会面临的挑战
    **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主张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第二节 “欧洲共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
    一、“欧洲共产主义”的概况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哲学基础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