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旷世大儒——王阳明
QQ咨询:
有路璐璐:

旷世大儒——王阳明

  • 作者:方志远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2027028
  • 出版日期:2000年07月01日
  • 页数:419
  • 定价:¥21.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有鉴于儒之对于中国其实也是对于世界的重大影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表述、描摹,将具体的儒者作为诠释儒之轨迹的符点,便是《旷世大儒》丛书的选题动机。据此,经过斟酌、讨论、确定在时间上截止于古代、在人选上以十种十一种人规模作为定位。这十一个人物是:孔丘、孟轲、苟况、董仲舒、程颖、程颐、朱熹、王守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具体的书名,则依传主*为通行的称谓。当然,这些人选其间具体的取舍定夺,也并非容易,而是颇费了和番殚思周折的。
    文章节选
    只此一番话,说得守仁出了一身冷汗。想要再问,蔡道士笑着拱了拱手,扬长而去,全不像道家人物,倒显露出江湖怪杰的本色。
    但守仁仍不甘心,听说地藏洞中还有一位异人,足不出洞,坐不设榻,卧不铺席,食不举火。于是翻山越岭,找到了地藏洞。进得洞去,果见一人熟睡于石板之上。守仁站立许久,那人仍自酣睡。守仁见天色不早,只得将那人推醒。那人翻身而起,问道:“山路崎岖,你如何到得此地?”守仁也不多作解释,径问养生之道。那人却答非所问,大谈为圣为贤之道。守仁觉得奇怪,便以宋儒格物致知之说相问。那人对程颐、朱熹不措一辞,问到周敦颐和程颢,则大加赞扬:“周濂溪、程明道,倒是儒家两个好秀才。”守仁还要再问,此人却早已倒头熟睡。
    和尹继先的交往,以及在九华山的奇遇,看来带有偶然性,其实正表现出守仁自身认识上的某些变化。蓬头道士和地藏洞人虽然都是江湖散人,却都对守仁的养生话题不感兴趣,一个劝他一心一意走仕途、学为圣之道,一个劝他学濂溪、明道,做儒家好秀才。尹继先虽然教他养生,却不收他为徒。为何以前的和尚、道上及其他江湖术上总是和他谈养生,而这次却都谈为圣为学?是僧道影响丁守仁,还是僧道附会着守仁?
    当然,这时守仁的思绪仍是矛盾的。若说迷恋佛老,便不应有蓬头道士和地藏洞人的出现;若说进取之心正盛,在九华山所作的《题四老围棋图》却又显露出对**生活的向往:
    世外烟霞亦许时,
    却怀刘项当年事,
    至今风致后人思。
    不及山中一著棋
    阳明洞中识佛老
    从九华山下来。守仁于弘治十五年五月回京师复命。对于京中生活,他似乎感到有些厌恶了。仍然是原来那些朋友、仍然是原来那些事务,他觉得应该静下心来认真进行思考。但是他没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抉择,只得挑灯夜战。不想疲劳过度,又病倒了。他想起了故乡余姚,那是一块多好的天地、多自由的空间,应该回去住一些时间,或许还会有别的收获。
    于是,守仁递交了他出仕以后的**份告假书,理由是身体一向有病,这次江北录囚,劳累过度,致使旧病复发,加上自己和父亲都在京师任职,祖母岑氏年逾八十,所以请求回余姚老家,一面养病,一面也在祖母身边尽孝。历代统治者都提倡孝道,家有孝子,国才有忠臣。守仁既然提出养病、侍亲,告假书不久就批了下来。
    守仁告别父亲,回到余姚。祖母虽然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仍然身体硬朗,见到守仁回家,更是精神焕发。
    守仁这次回余姚,一是要养病,二是想认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一番清理。从小到大,一直爱发奇想。既想出入佛老、养生长寿,又想追迹李苏、酣畅词章,更想效法孔孟、超凡人圣。如今巳年过三十,该当而立了,却终日彷徨,一事无成。来到余姚,确实摆脱了庶务和应酬,但仍感到人多耳杂,心境难平。古人说,养病须先养心,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在余姚郊外,有一��僻静去处,风景秀丽,人迹罕至。尤使守仁惊异的是,向阳山坡有一石洞,深邃幽静。极似在九华山见到的地藏洞。守仁命人将石洞整理一番,搬来书籍铺盖,一主一仆当晚就要在此住下。
    收拾停当,守仁站在洞口,远眺群山,翠绿浓郁,山风徐徐。沁人心肺。儿缕夕阳直透洞中。将石洞映得通明,宛如仙境。守仁心中喜悦,即将此洞命名为“阳明洞”。除本名外,守仁还只有表字“伯安”,尚未取号。当年苏轼躬耕于黄州东坡,以“东坡”为号,如今守仁得了洞阳明,即以洞为号, 自号“阳明”,又称“阳明子”。
    守仁自幼身体单薄,后来又因读书过于辛苦,染上肺病,加上屡有奇遇,不是相士,便是僧道,故此对道家养生术甚感兴趣。在阳明洞中住下之后,饮食起居,自有仆人料理,守仁则开始精研佛道秘籍经典,又自练导引术,希望通过养心,达到养生去病的目的。
    古人说的导引术也是一种养生术,即通过自身有规律的呼吸和躯体运动进行体育**,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气功与自我按摩非常相似,或者说,就是一种气功与按摩疗法。道家有一个派别叫“吐纳派”。便是因呼吸练气而得名。中国古代帝王及士大夫与道士交往,多是为了学习养生和长寿之法。**文人李白、苏轼对养生术都极感兴趣。一生之中从孟子一直批评到苏轼的朱熹,到晚年也热衷此术。持斋茹素,以致疽发于背而死。①可见风尚所致,贤者难免。
    与李白、苏轼、朱熹或中年或晚年才开始练习养生不同,守仁从年轻时起就接触养生术,故而有较多的心得,并且也多少喜欢故弄玄虚。在阳明洞静修了一段时间之后,守仁的病情有了好转,而且自称能够未卜先知,颇有一些仙风道骨之意。
    **,守仁正在阳明洞中静坐,突然告诉仆人,说是心血来潮。有王思裕等四位友人来访,让仆人去路上迎候。仆人半信半疑,又不敢违拗,只得一路磨蹭而去。没想到在路上果然遇上四人,上前一问,正是去阳明洞拜访守仁的。再问姓名来历,与守仁所说无异,是王思裕等人。仆人大惊,连忙说明来意。四位客人听罢,也惊得目瞪口呆,认定守仁已修炼成仙,否则**不可能预知他们会来,更不可能知道他们的来意。王思裕等随着仆人来见守仁,一见面便问起为何能够预知,守仁避而不答。四人回去后到处宣讲守仁得道之事。但守仁却在暗自发笑,若非事前已知四人来访,哪里真的能掐会算?
    这件后来被王门弟子大肆宣扬的事情,大概恰恰是守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佛道的开始。既然自己可以用这套把戏轻而易举地糊弄人,别人也同样可以用这套把戏来糊弄自己。尹继先、蔡道士和地藏洞中的异人才是真正可以相信的。回想起来,北京街头遇上的相:七、南昌铁柱宫中的道士,也从来没有引他学佛人道的意思,一位让他做圣人,一位教他学养生,前者为立志,后者为健身。人未误我,我自误耳。若因一念之差,隐人深山,为僧为道,或者蔡道士答应自己的请求,收自己为徒,那将置祖母和父亲于何地、又将置**万民于何地?
    第二年,从佛道中解脱出来的守仁离开阳明洞,往杭州西湖散心。和阳明洞几乎与世隔绝不同,西湖却是人世间*美好的去处。一首《西湖醉中漫书》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境:
    湖光潋滟晴偏好,此语相传信不诬。
    景中况有佳宾主,世上更无真画图。
    溪风欲雨吟堤树,春水新添没渚蒲。
    南北双峰引高兴,醉携膏竹不须扶。
    ……
    目录
    楔子
    **章 豪迈不羁 出自天性
    儿从天上云中来
    父亲的轶事
    “打破维扬水底天”
    科举并非**等要紧事
    试马居庸关
    新婚之夜无踪迹
    “人以科举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第二章 吾当上下而求索
    才受威宁剑,便将边务忧
    刑部云南司的新任主事
    为圣为文两彷徨
    九华山的奇遇
    阳明洞中识佛老
    提学山东
    “守仁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
    第三章 龙场“悟道”
    言事下狱
    前路可曾有知己
    鼓山奇遇
    **批门人
    西行龙场路漫漫
    阳明小洞天
    何陋轩与君子亭
    妙论**术
    龙场悟道
    主席贵阳书院
    同是天下沦落人
    第四章 中原刮起王旋风
    西辞龙场东归去
    吉安的民情习俗
    在庐陵知县任上
    仕途上的转机
    大兴隆寺中的三人会
    方献夫成了王门弟子
    朱陆之辩
    南下途中说“大学”
    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形在山水,意在点化
    滁州岁月
    师徒问答
    第五章 南赣汀漳巡抚
    第六章 处危应变
    第七章 远离政治**的日子
    第八章 *后的行程
    王阳明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