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 作者:(俄罗斯)索尔仁尼琴 田大畏
  •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 ISBN:9787501437870
  •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古拉格群岛》的作者是索尔仁尼,他在俄罗斯是一个政治犯,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妥协过。在一个集权的**里面,*为社会良心而存在的知识分子,始终是有一种懦弱的社会属性。这不仅仅是西方的问题,在东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我们也看到了知识分子懦弱的一面。可是,对于索尔仁尼来说,即使他曾经因为对自己的未来憧憬而使他对政府的暴行保持了沉默的态度,可是单就这一部《古拉格群岛》就足以洗涤一切加于他的懦弱的说法。
    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精炼的描摹。全书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文章节选
    **章 逮捕
    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无论整个群岛,还是其无数岛屿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都毫无所知,毫无所闻。
    那些去管理群岛的——通过内务部的学校进入那里。
    那些去担任警卫的——通过兵役���征召。
    而到那里去死亡的,读者,如像你我之辈,**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逮捕。
    逮捕!!说它是你整个生活的急转剧变?说它是晴天霹雳对你的当头一击?说它是那种并非每人都能习惯并往往会使你失去理智的不可忍受的精神震荡?
    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坼了。
    如果对你说:你被捕了——那么难道还会有什么东西能在这场地震中保持屹然不动吗?
    但是,糊涂了的脑子不能理解这种天崩地坼的变化,我们中间*聪颖和*愚拙的都一概不知所措,于是在这一时刻只能从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中挤出一句话来:
    “我??为了什么?!?”
    在我们之前就已重复过干百万次的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答复。
    逮捕——这是瞬息间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惊人的变动、转换。
    在我们生活的漫长曲折的道路上,我们时常沿着一些围墙、围墙、围墙——烂木头做的、土坯砌的、砖砌的、混凝土的、铁的——幸福地疾驰而过,或者不幸地踟蹰而行。我们没有思索过,它们的后面是什么?我们既不曾试图用眼睛也不曾试图用悟性往那后面窥看一下——而那里恰好正是古拉格之邦开始的地方。而且我们也没有察觉在这些无尽头的围墙上有着无数修得结结实实的、伪装得很好的小门。所有所有这些小门都是为我们准备的!——瞧,一扇不祥的小门迅速打开了,四只不习惯于劳动却善于逮人的白白嫩嫩的男人的手,抓住我们的脚,抓住我们的手,抓住衣领,抓住帽子,抓住耳朵,象捆草一样拖了进去,而我们后面的小门,向着我们往日生活的小门,便永远关上了。
    完了。你被捕了!
    对此我们也就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除了发出小绵羊的咩咩叫声:
    “我吗?为了什么??……”
    这是使人眼花缭乱的电闪雷击,从此,现在就变为过去,而不可能的事却成为真实的现在。这就叫做逮捕。
    如此而已。无论在*初的一小时,无论在头几昼夜,你的脑子里什么别的也装不进去了。
    在你的绝望之中,马戏团的道具月亮还会向你闪出光亮:“这是一个误会!会弄清楚的!” 而其他的一切——那些现在已经变成关于逮捕的传统概念,甚至变成文学概念的东西——将不在你的惶惑的记忆中,而在你的家属和邻居的记忆中积聚和构成。
    这是刺耳的夜间门铃声或粗暴的敲门声。这是夜间执行任务的行动人员穿着不擦干净的靴子雄赳赳地跨进门来。这是在他们背后跟进来的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干吗要这个见证人?——遭难者不敢想,行动人员记不得,但按条令应当这样做,于是,为了签名作证,他就必须通宵坐以待旦。而且为这个从被窝里被拽出来的见证人设想,一夜一夜地走来走去帮助逮捕他自己的邻居和熟人,这确实也是活受罪)。
    传统的逮捕——还有发抖的手为被带走的人收拾东西:替换衣服、一块肥皂、一些食物,然而谁也不知道该穿什么,可以穿什么,怎样穿更好些,而行动人员却在催促着,阻止着:“什么也不需要。那里会给吃饱的,那里是暖和的。”(都是谎话。而催促是为了恐吓。)
    传统的逮捕——不幸的人被带走以后,还有一股严厉、陌生、盛气凌人的势力一连许多小时在住所里作威作福。这就是——撬锁破门,从墙上扯下和扔下东西,从柜子和桌子里把东西扔到地上、抖、撒、撕,——于是地板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堆积如山,靴子在上面踩得咯吱作响。而且搜查时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也没有的!在逮捕机车司机英诺申的时候,房间里停放着一具他刚死去的婴儿的小棺材。司法人员们把婴儿从棺材里扔了出来,他们在那里也进行了搜索。还把病人从被窝里拽出来,还解开绷带。而且在搜查时什么都不可能被认为是荒唐的!古物爱好者切特维鲁被抄走了“若干张沙皇谕旨”——那就是:关于结束同拿破仑战争的谕旨,关于组织神圣同盟的谕旨,以及祈求祛除一八三○年霍乱的祷文,我国**的西藏通沃斯特利科夫被查抄了珍贵的西藏古代手抄本(过了三十年,死者的学生们好不容易才从克格勃手中把它们抢救出来!)。在逮捕东方学家涅夫斯基时,拿走了唐古特(西夏)人的手抄本(过了二十五年,为表彰对这些抄本的译释,给死者追授了列宁奖金)。卡尔盖被抄走了叶尼塞流域奥斯恰克人的文献档案,他所发明的文字和字母被禁用,于是这个小民族就始终没有文字。用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话就长了,而民间关于搜查是这样说的:什么没有找什么。
    凡查抄的东西一概运走,有时还迫使被捕者本人搬运——如像尼娜•亚历山德罗芙娜•帕尔钦斯卡娅就曾把她那个永远精力旺盛的已故丈夫、俄国的伟大工程师的一袋文件和书信扛上——送到他们的虎El里,一去永不复返。
    对于逮捕后留下的人,日后将是漫长的被搅乱了的空虚生活,尝试去递交东西。但从所有的窗El听到的总是狗吠般的声音:“名单上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在列宁格勒大逮捕的日子,要走近这样的窗口甚至得排上五昼夜的队。只有经过一年半载,也许被捕者本人会发出点回音,或许从里面会传出一句话:“该犯没有通信权。”而这就已经意味着——此生休矣。“没有通信权”——这几乎无疑地是说:已遭枪决。
    一言以蔽之,“我们生活在可诅咒的条件下,一个人”忽然下落不明了,连*亲近的人——妻子和母亲……都整整几年不知道他的情况。”说得对吗?不对吗?这是列宁于一九一。年在巴布什金的讣告中写的。说一句直率的话:巴布什金为起义者运送武器,因而遭到枪杀。他知道他是在冒什么风险。与我们这些家兔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我们关于逮捕的概念。
    上面描述的这种类型的夜间逮捕,在我国确乎是惯常的做法,因为它有一些重大的优越性。住宅里的所有人听到**响敲门声就被吓破了胆。逮捕对象是从热被窝里拖出来的,他还完全处在半睡不醒的无能为力的状态中,神智是不清的。在进行夜间逮捕时,行动人员在力量上占有优势:他们是几个武装人员前来对付一个裤子都没有穿好的人;在收拾东西和进行搜查时,想必在门口不会聚集起一群遭难人的可能拥护者。按次序不慌不忙地先光临一所住宅,然后去另一家,明天再去第三家和第四家,这样,编内行动人员便可以得到合理的使用,能够把比这些编内人员多许多倍的城市居民关进监狱。
    这种夜间逮捕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无论毗邻房屋,无论城市街道,都看不见一夜之间带走了多少人。这种夜间逮捕吓坏了近邻,对于远邻来说却算不了什么事件。它们好像没有发生过似的。夜间,“乌鸦车”在这条柏油马路上往来奔驰,白天,年轻的一代举着旗帜和花束,唱着欢乐光明的歌曲沿着它迈步行进。
    但是,对于那些以抓人为专职的捕手来说,被捕人的惊恐惨状不过是习以为常、腻烦厌人的琐事,他们对逮捕行动的理解要广泛得多。他们有一大套理论,不要想得天真,以为这种理论是不存在的。逮捕学——这是普通监狱学教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坚实的社会理论基础。逮捕有依各种特征的分类法:夜间的和白天的;家中的、工作地点的、路上的;初次的和重复的;分散的和成群的。逮捕可以依照所需的出其不意程度、依照预期的抗拒程度(可是在几千万个场合根本没有预期会发生任何抗拒,而且确实没有发生)来进行区分。还可以按照预定的搜查的严重程度,按照是否要作查抄物品登录,是否查封房间或住宅;是否要随丈夫之后并把妻子逮捕而子女则送到保育院去,或者把剩下的全部家属发送流放,或者还把老人们也送去劳改营等等来区分逮捕。
    还单独有一整套的搜查学(我曾读到过供阿拉木图法律函授学校学生用的小册子),书里大为赞赏一些司法人员,他们在进行一次搜查时,不怕麻烦地翻腾三十二吨粪肥、六方木材、两大车干草,清除了整个宅旁园地的积雪,从炉子里掏出砖头,掏了脏水坑,检查了抽水马桶,在狗窝、鸡窝、鸟巢里作了搜寻,刺穿床垫,从身上揭下贴着的膏药,甚至拔下金属假牙找寻是否藏有缩微文件。此书向学生们竭力**,一次搜查要从人身开始,以人身结束(以防这人顺手从搜查过的东西中抓走某些物件);事后还要去同一地点,但要在早晚不同时间,再作一次搜查。
    ……
    目录

    内容提要
    **部 监狱工业
    **章 逮捕
    第二章 我国下水管道的历史
    第三章 侦查
    第四章 蓝滚边
    第五章 *初的监室——*初的爱
    第六章 那个春天
    第七章 在机器间
    第八章 襁褓中的法律
    第九章 法律在壮大
    第十章 法律成熟了
    第十一章 处以“*高措施”
    第十二章 监禁
    第二部 永恒的运动
    **章 群岛之舟
    第二章 群岛之港
    第三章 囚徒运输队
    第四章 从岛屿到岛屿
    附录
    人名索引
    机关名称及专用术语

    内容提要
    第三部 劳动消灭营
    **章 阿芙乐尔的手指
    第二章 群岛露出海面
    第三章 群岛病灶的扩散
    第四章 群岛在硬结
    第五章 群岛的根基
    第六章 “拉来法西斯啦!”
    第七章 土著的生活
    第八章 劳改营里的妇女
    第九章 杂役
    第十章 政治犯的替身
    第十一章 思想纯正分子
    第十二章 “砰一砰一砰
    第十三章 再交出一层皮!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第十五章 惩隔室,强管棚,强管区
    第十六章 社会亲近分子
    第十七章 娃娃犯人
    第十八章 古拉格的缪斯
    第十九章 泽克民族
    第二十章 狗的职务
    第二十一章 营旁世界
    第二十二章 我们在建设
    第四部 灵魂与铁丝网
    **章 向上
    第二章 还是败坏?
    第三章 带“笼口”的自由
    第四章 几个人的命运
    附录
    人名索引

    内容提要
    第五部 苦役刑
    **章 在劫难逃
    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
    第三章 锁链,还是锁链.
    第四章 怎么会忍受?
    第五章 铁板下的诗篇,岩石下的真理
    第六章 坚定的逃跑者
    第七章 一只小白猫
    第八章 靠意志逃跑与靠技术逃跑
    第九章 拿冲锋枪的孩子们
    第十章 营区的土地在燃烧
    第十一章 摸索前进,扯断锁链
    第十二章 肯吉尔营四十天
    第六部 流放
    **章 自由初期的流放
    第二章 农瘟
    第三章 流放地日趋茂密
    第四章 放逐各族人民
    第五章 刑满之后
    第六章 流刑犯的幸福生活
    第七章 出狱后的囚犯
    第七部 斯大林死后
    **章 事到如今,左右为难
    第二章 统治者易人,群岛依然在
    第三章 今天的法律
    后记
    写在后记之后
    又过了十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