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狗的圣诞故事,足够催人泪下的…… (阿甲 ·2007年02月 ·相关链接)
*近读完肖毛兄新译的《佛兰德斯的狗》(A Dog of Flanders),感触很多,很想写点儿什么,多少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但一直写不下来。感触实在太多,不知写什么好。
这本书的文字并不长,译成中文不过3万字吧。虽说是130多年前创作的故事,但肖毛的译笔清晰、雅致,而且富于感染力,读起来一气呵成,一点也不累。
可是我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去读它。因为,它多少有点让我困惑。
读**遍时,读到*后,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平安夜,男孩尼洛躺在教堂的大拱石上,他那条名叫帕奇的老狗一路跌跌撞撞地找来,轻轻爬到男孩的身边,男孩与狗,搂在一起,等着生命的*后一刻……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流泪了。可是,随后又困惑了。
因读到悲剧而一时伤感,本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为什么又伴随着困惑呢?
我仔细又读一遍,琢磨一番,似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这个故事*打动我的地方不是那个男孩之死,而是那条狗之死!
听说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动画片,于是我上网去找,居然能找到,下载来看了。大家一般把这部动画片翻译成《龙龙与忠狗》,也有译作《义犬报恩》的。动画片在故事情节上动了大手术,我感觉更加儿童化一些。
关于男孩尼洛之死,动画片的情节设计更为戏剧性,但其中的逻辑却更合理。
举例来说,小说中尼洛将帕奇在雪地上发现的钱包还给了磨坊主的太太,那可是一笔巨款,对磨坊主一家非常重要。磨坊主太太本来就喜欢尼洛,愿意女儿与他交往,女儿当然是非常喜欢他的。可看着尼洛留下狗,转身出门,她和女儿居然就呆呆地站着,既不拦也不追。等到磨坊主回家,一家人说是对尼洛感激不尽,“明天圣诞节”要接尼洛到家里一起住。可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尼洛的惨状。就算是帕奇*后追出去找尼洛了,一家人还是泰然过他们的平安夜。总之,我感觉尼洛之死,几乎可以说是女作家奥维达蓄意安排的,不太合情理。她这么安排,主要还是把着眼点放在那条狗身上。
而动画片中这一段的情节就合理多了。男孩是乘磨坊主太太和女儿不注意偷偷溜走的,外面正是暴风雪天,她们没办法追出去。等到磨坊主回家后,又等到那位画家上门要找男孩时,他们才发现此时的尼洛已经是无家可归了。但这时已经不知上哪儿去找男孩和那条狗了。
不过要论故事的动人,动画片还是比小说弱了许多。如果说作家在尼洛的问题上多少有些漫不经心,她在那条狗身上可是全力以赴的。在她的笔下,这条佛兰德斯犬虽然不能说话,但它有清晰的记忆,有很真挚的情感,还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句话,奥维达赋予这条名叫帕奇的狗智慧和情感。
但是,这一点非常重要,奥维达所写的并不是一部童话,而是在她看来没有任何幻想色彩的写实作品。
换句话说,在奥维达看来,狗就是有智慧、有情感的。在这条狗的赤诚面前,那些城里人,那些村民,简直可以说是猥琐的。天国的大门口,这条狗比那些人更有资格踏入。
如果多少了解一点奥维达的生平,可能不难理解她对狗的这种态度。她是一位很早期的动物权利倡导者,在普通人看来可能还很**。她救助过许多动物,一度曾喂养过30条狗。据说因为书卖得不错,她一度也挺富裕的,但由于不善理财,晚年也是穷困潦倒度日。
不过关于她的个人生活的资料很少,我总怀疑她的婚姻家庭生活很可能不是很美满,或许是长期独居的。当然这纯属瞎猜。希望有朋友能帮忙进一步找找这方面的资料。她的原名其实叫Maria Louise Ramé,因为小时候说“Louise”这个词不准,发成“Ouida”这样的声音,后来她便用Ouida做了笔名。
关于狗,这个话题现在说起来还有点敏感的。
今年本来是狗年,新年伊始,到处都是狗,狗玩具、狗挂历、狗这个、狗那个,总之各种狗东西,当然也少不了真正的宠物狗。那个时候,狗嘛,就是吉利祥和嘛!
可到了年尾,狗现在怎么了?到处在查狗、打狗,人人见狗,或避而远之,或怒目而视,此无他,狂犬病闹的。准确地说,不是狂犬病,而是“恐‘狂犬病’症”。不过回想起那年非典,你在大街上咳嗽一声,人家也是这么看你的。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非典”本身,而是“恐‘非典’症”。
可是,人与狗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奥维达如果从坟墓里跳出来,肯定会反问:怎么不能呢?)
虽然我也养狗,也爱狗,但还不想走得那么**。我只是觉得,在人与狗的关系上,人的确是应该好好想一想的,如果不动用理性,恐怕真要赶不上狗了。据说,聪明的狗大致也会有三、四个月婴儿的智力,所以不要小看哦。
有的人喜欢养动物,有的人不喜欢养,都很好;有的人养动物来帮助日常的生活,有的人养动物是为了当宠物,都很好;爱养动物宠物的人也有很多种,比方说,有人爱养猫,有人爱养狗,也都很好。这本来就是个多元的世界,如果世界只有一种色彩,那倒是件恐怖的事情。
说来有趣,爱养猫和爱养狗的人还各有说法呢。“挺狗派”说,猫很奸,有奶便是娘,还是狗好,忒忠诚;“挺猫派”说,猫那叫有独立“猫格”,狗那叫“愚忠”,跟好人还行,跟错主人就成恶犬了!
关于狗的“愚忠”,我也很有些想法。发给朋友的信中写了一段,顺附在后面:
我想全世界,估计也会是日本人*喜欢这种故事了,前两年有本《导盲犬小Q》也有很类似的地方。那条导盲犬在我们看来也是愚忠至极,当它的盲人主人去世后,它已经无法再成为任何人的狗。但这正是狗的天性。它们曾经是狼的一族,本能遵从着首领,无论好歹,对首领不能抗拒。它们本来是人类*好的帮手和仆人,当人类社会日渐文明,它们从社会经济功能上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狗的存亡,在文明社会里,完全取决于人类的态度和心情。无用的东西,人类可以毫不留情地消灭它们。*可悲的是,它们仍然盲从着主人,仍然愚忠至极。
《佛兰德斯的狗》对狗的态度不是童话式的,狗在故事里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还有情感的能力,但对作者而言,那是一种写实的描写(或许在另一群人看来,这种描写是非理性的)。但她对狗的情怀完全是宗教式的。故事结尾的处理是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尼诺被人类社会遗弃了,帕奇也是被遗弃的,他们被上帝收留了,他们一同死在教堂里,两幅关于基督与十字架的画卷下。对于上帝而言,尼诺和帕奇是没有分别的,没有人与狗的区分,他们是平等的生命。尼诺上天堂,因为他是无辜的,至善的;帕奇上天堂,因为它也是无辜的,至善的。关于人的至善,标准大概是心知肚明的。而对于狗而言,所谓至善其实就是忠诚,**的忠诚,也就是愚忠。
人很复杂,狗很简单。对一群人至善的人,可能对另一群人恰好是至恶的;狗是否至善,仅相对于主人而言。你善待人,人未必善待你;你善待狗,狗必善待你。大概正是因为如此,有些人宁愿更爱动物而不是人。简单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写下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时,亨利(就是我们家的狗,准确的说是我女儿筱音的狗)正趴在沙发上打盹呢,它时不时会抬眼看看我,它的眼神总是那么好奇的、讨好的。我们有时也会尝试给他读本图画书,特别是书中有亨利的故事,可他显然不感兴趣。有时候我真想跟他谈一谈,关于人生与狗生,关于人与狗的关系,关于“我到底应该如何与狗相处”的问题。我也不知道,万一他要是跑丢了、或被打死了、或病死了、或将来老死了,那时我还会不会伤感到流泪的程度。
但我非常肯定,筱音会哭的,而且会非常伤心。因为孩子也很简单。
简单的确是一种幸福。 一条灵狗与一���天才少年生死不渝的爱与友谊,许给孩子一份记忆,送给成人一柱光芒,抵御孤独与伤害的力量,成就爱与被爱的体验。
被誉为“关于人与狗的**故事”,与《夏洛的网》齐名,感动一生的经典成长读物,已出版260多种英文版,并4度被拍摄成电影,阿甲、安意如、舒飞谦、匙河、苏七七倾力**。
拿到《佛兰德斯的狗》时,我不知道我会哭,眼泪像想要跃过幼稚园栏相杆的小孩,哪此欢跃鸸不受限制。被工作塞得满满当当的心,就像寒冷的房间里突然有了一线阳光,眼睛脆痛,受不了这灼热而滴下泪来。
——安意如(作家)
所有那些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喜悦与磨难,能够对宠物给予爱意与付出,能够无条件地去尊重一个贫苦的农夫,或者在灵魂深处有着敏锐感知力的人,都会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在故事的*后一页我泣不成声。这个永恒的故事属于每一个人。
——毕泽尔(美国书评人)
这个故事,有一种钻石一样的内核,在闪闪发光。
——艾斯苔尔(小书房儿童文学网创办人)
*近出门遛狗受尽白眼和冷言冷语。读了这个故事很受鼓舞,爱狗的和恨狗的人,都应该来读一读。
——阿甲(童书专家,红泥巴儿童村创始人)
而今,一切都老了,风车,磨坊,钟声……一切都死去了,老人,孩子,狗……这个故事却不曾老去,死去,正因它里面深藏的爱与勇气,信念与忍耐……在这个不**的世界上,比什么都活得更长。
——匙河(儿童文学博士)
童话故事往往都很简单,但*单纯的故事,往往*具穿透力。因此,当《佛兰德斯的狗》成为经典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的时候,激发起来的,仍是善良和同情的感情。
——杨小洲(书评人)
奥维达作品的小主人公心中总是活跃着一种美的情感,尼洛的故事是美的梦幻的破灭过程。她的多数作品都是在描述幼小心灵中,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传递深邃的爱与同情,缔造永恒的信念与勇气,百年经典、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不论你是否喜欢狗,你都没法绕开这个关于狗的故事,改编动画片名列“100个*经典动画场景”榜首。
这是一个净化人类灵魂的经典故事。
尼洛是一个孤儿,和姥爷一起生活在安特卫普城附近的霍布肯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收养了一条被人遗弃的大狗帕奇。男孩尼洛与大狗帕奇的患难友情从此展开……尼洛和姥爷过着穷苦的生活,帕奇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为他们拉车进城卖牛奶。尼洛虽然贫穷,却拥有惊人的艺术天才,他心中有一个**的梦想,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然而厄运却接连不断:因为穷富之别,尼洛被迫远离小伙伴阿洛伊斯,年少的清梦被搁浅;村里发生了大火,他被全村人怀疑为纵火犯;姥爷在贫困交加的风雪夜死去;甚至连他和帕奇赖以栖身的小屋也被房东夺走。在世人都抛弃尼洛的时候,只有老狗帕奇和他不离不弃……
男孩和狗一度分开。因为爱,尼洛把帕奇留给温暖的磨坊,自己却流浪在外。也因为爱,帕奇艰难而忍耐地在雪夜中追寻尼洛的踪迹与气味。他们终究要相守在一起。圣诞夜,在安特卫普大教堂里,他们肩并肩地躺在石阶上,沉睡在一个宁静幸福的梦境里……
确切地说,这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书。把这个故事说给孩子听,也只是为了许给他们一份记忆……它所传递的深邃的爱与同情,它所缔造的信念与勇气,足以重构所有读者的精神世界。一百多年来,《佛兰德斯的狗》早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曾经4度被拍摄成电影,根据本书改编的动画片名列日本“100个*经典动画场景”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