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危机管理报告 20082009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危机管理报告 20082009

  • 作者:胡百精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03044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页数:331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中国危机管理年度系列报告的第四部。我们用一个主题统领充满大喜大悲的2008年的重大社会事件:**公共关系。这门学问有一个宏愿:让每一个国民,自打出生起,就成长在一个与世界对话共生、利益互惠、相与为善,并因此被信任、被尊敬的国度。报告的另一个主题是社会对话。我们相信对话是优于对抗的社会治理策略,因此需要造就拥有对话信念、意志、资格和能力的政府、企业、媒体和国民。
    本报告记录、解析了拉萨“3·14”事件、北京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袭扰事件、家乐福事件、“5·12”四川大地震、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北京奥运、三鹿奶粉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等重大个案,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观念、框架、原则与策略:主体、对象、内容和渠道。
    文章节选
    **卷 论在危机中——危机话语、社会性格与文化转型
    每个词汇皆有其命运,譬如“危机”,它在新千年新世纪开元十年成为*流行的话语之一。此前,人们更习惯使用“风险”或“灾难”概念指称那些突袭的异常或者坍塌的秩序。概念替换表征��主体认知的转换:风险或灾难大多是外部强加的、不期而遇的挑战,而危机则同时引爆于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这就可能造成一个普遍化的后果,即危机成为一种认知框架和价值安排,我们生存在危机中。
    显然,“在危机中”是一个命名式论断。它至少意味着三个可能的解释谱系:以足够频繁的意外事件为原始素材,将之建构为能够被讲述、理解和参照的历史叙事的可能性;发现危机叙事表层之下存在特定结构的可能性,譬如文化和社会心理意义上的“隐蔽的秩序”;同时,作为一个功能主义话题,“在危机中”必然召唤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解释的可能性*终要落在解决的可能性之上。
    一、危机与在危机中
    倘若跳出个案式的检讨,进而把2003年以来的“非典”、吉林石化爆炸、厦门PX项目事件、无锡太湖蓝藻污染、2008年春季南方冰雪灾害、“3·14”拉萨骚乱事件、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袭扰事件、“5·12”汶川大地震、“6·28”瓮安群体性事件视为一个呼应性的整体,那么“在危机中”便具有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所谓“社会事实”概念的义涵:它作为社会群体的集体意识而存在,显现出人们如何想象自己及其生存处境。
    此中的一个假设是,这些此起彼伏、剧烈冲撞社会想象的偶然事件能够被理解为特定时空语境下的整体叙事。这样的理解并不困难,因为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定义危机,而非简单宣称“这是一个危险不断扩大、日益失去控制的世界”,整个世界皆因危机而受苦。
    ……
    目录
    **卷 论在危机中——危机话语、社会性格与文化转型
    一、危机与在危机中
    二、“在危机中”与社会性格
    三、对话及其可能性
    第二卷 **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以拉萨“3·14”事件和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袭扰事件为个案
    一、“发生在雪域高原上*为真实的故事”
    二、“祖国,今天我在红旗下为你战斗了”
    三、**公关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准则
    四、多元表达主体与社会结构改造
    五、**公差的表现形态与意义输出
    六、**公差的五个框架及其相互关系
    七、达赖与西方政治势力的公关真相
    第三卷 民族主义与想象的共同体——以家乐福时间为个案
    一、红
    二、白
    三、蓝
    四、民族主义的内涵、功能与作用机制
    五、民族主义在中国
    第四卷 “5·12”地震、集体记忆与**认同
    一、集体记忆的内涵与功能
    二、集体记忆的属性与形态
    三、集体记忆的建构机制
    四、八组关键词与地震集体记忆建构
    第五卷 公共危机中媒体的表达框架——以“5·12”地震中媒体报道的比较分析为个案
    第六卷 自然在海中的危机管理策略与社会动员模式——以“5·12”地震为个案
    第七卷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官名对话模式——以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为个案
    第八卷 北京奥运与文化中国**形象战略(续)
    第九卷 中国式狂欢、人的解放与共同体精神——以北京奥运为个案
    第十卷 北京奥运:媒体政治、公众外交与**形象构建
    第十一卷 危机话语、跨文化认同与政治修辞——从“非典”到“5·12”地震期间中国官方修辞的变迁
    第十二卷 公共关系的价值前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个案
    附录:2008年度危机大事记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语
    本书**卷全面阐发了当下时代的危机与社会结构、社会性格和文化认同的关系,核心问题是提出、论证“在危机中”这一判断。第二卷以拉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袭扰事件为个案,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第三、第四、第九卷分别以家乐福事件、“5·12”四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为个案,论述了**公关基本框架中的民族主义、集体记忆、文化狂欢等三个核心问题。五、第十、第十一卷在策略层面探讨了**公关中的媒体议程、公共外交、政治修辞等问题,佐证的个案分别是“5·12”四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等。第六、第七、第十二卷把眼光投向**内部的社会对话,分别以“5·12”四川大地震、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为个案,探讨了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动员模式、群体性事件中的宫民对话模式和危机公关的价值前提等问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