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见月
一 夕月摇篮
古人以夏历七月为“孟秋”,或称“初秋”、“早秋”、“首秋”;以八月为“仲秋”,或称“中秋”、“正秋”、“桂秋”;把九月称为“季秋”,或称“晚秋”、“凉秋”、“暮秋”:这三月合起来称“三秋”。因八月十五在“三秋”正中,故称“中秋”。对中秋节如何兴起,如何演变,学术界众说纷纭,迷离难辨,远不像中秋夜的月亮那般晶莹剔透。
倘若对中秋节探幽溯源,可从原始社会的月亮崇拜谈起。
远在原始社会,先民有自然崇拜,他们崇拜某些对人类*有影响的自然力,如日、月、星、山、河、雪、电、风、雨等。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先民所崇拜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那时,在上古先民面前,世界是错综复杂而又严峻无情的。这里有日月嬗变和季节迁移,有风云变幻和电闪雷鸣,有洪水横流和野火燎原,有瘟疫流行和禽兽啮人…���这一切,在先民的脑海里引起了无计其数的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既有灵魂崇拜,更有自然崇拜。天气的冷暖,季节的变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天体变化有关,因此,天体是人类*先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太阳和月亮。所以,有哲人说,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就是要让他们认识自然界本身。而先民对日月的崇拜,正是那个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童贞时代思想文化的结晶,尽管这种认识距离科学还十分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