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痛饮之痛
酒之为物,通经活络,调养气血,既是人生行乐之**,又是人类灵感之源泉。“青梅煮酒论英雄”——英雄豪杰离不开酒;“一壶浊酒喜相逢”——寻常百姓离不开酒;“酒逢知己千杯少”——交朋识友离不开酒;“斗酒十千恣欢谑”——人生行乐离不开酒……无酒的宴饮是无趣的,无酒的诗文也是无味的。无论是在物质文明中还是在精神文明中,酒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酒就一直被视为快乐的象征,欢愉的源泉。在西方,“酒神”还被用来指代艺术精神。毫无疑问,酒对提高人类身心愉悦和提升灵魂精神的品质有着巨大的作用。人们举起酒杯,痛饮不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表达欢乐的默认选项。然而,在痛饮之间,我们竞真的痛了起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是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短歌行》。我们无法否认,他的痛苦和豪情具有穿越时空的伟大力量。人生在世,取得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是极其艰难的。曹操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诗句,嗟叹的就是人生短暂,而功名未成。像他这样伟大的人物,都有如此深切的痛苦,就更不用说普通人了。且不说这些不平凡的人,就说说那些普通的农民吧。他们从地里种出粮食来,不也要夙兴夜寐,披着星光,顶着烈日,默默耕耘吗?他们不也要汗流浃背,将一张张柔软的手折磨得像山石一样坚硬,树皮一样丑陋吗?时光像水一样流逝,人们的容颜渐渐苍老,身板慢慢佝偻,行动逐步迟缓,而劳动的艰辛仍然如此巨大,事业的成功又遥遥无期,痛苦不能不在人们的心中油然而生。痛苦总是难以排解的。于是,人们会以酒解忧,以酒解愁,以暂时忘记人世间的痛苦,进入到那奇妙的极乐世界。
一醉解千愁,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也是人类智慧高度发达的产物。在酒精的作用之下,人的精神的确能够进入一种奇妙的状态。据一些文化学家研究,古代巫师进入“****”的状态,与神灵对话,祈求庇佑,通常要通过两种介质的帮助,一是类似于大麻的烟草,二是酒类饮料。在吸食大麻或者饮酒之后,在某种精神引导之下,巫师会出现某种特定的幻觉,进而获得某种“神的启示”。事实上,巫师和普通人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普通人醉酒之后,在某种情绪的带动之下,在酒精的催眠之下,也同样能够产生愉悦和幻觉。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巫师是能够和神灵相通的神圣职位;而酒作为一种食物酿成的**物,也只有**才能享用——两者都能对普通人造成“与神灵相通即是快乐”,“饮酒即是快乐”的期待心理。于是,酒的物质属性和酒的社会属性合而为一,其功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之下,人们渐渐产生了饮酒能够摆脱痛苦、获得愉悦的文化认知。尽管人们不一定能了解这其中的奥妙,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利用酒进入狂欢的状态,以达到忘记痛苦的目的。正因如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才有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千百年引起人们的共鸣。
小贴士:归初的酒
人类*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因为很多野生水果具有**价值,所以人类*初饮用的自然果酒,可以算是天生的“药酒”。尽管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种果酒具有**价值,但是果酒的确对人类先民体质的改善发生了积极的作用。
是啊,没有酒的人生是多么乏味,没有酒的世界是多么的难以忍受!历史记载,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曾对部下说过一句名言:“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意思是,他们要率领南宋军队攻打金人,直取敌人的**黄龙,然后和部下痛饮祝贺。他更为**的诗词《满江红》还有一句豪气冲天的话语:“笑谈渴饮匈奴血。”——这简直就是要把敌人的血当作庆功酒来喝了。至于普通老百姓,一年之内难得喝上几次酒,每逢节日,或者碰上什么喜事,就更是迫不及待地把酒端上桌,喝他个一醉方休。自古以来,无论是家庭的喜事,还是事业的成功,我们都要以痛饮美酒来做一个象征性的总结。那一杯杯喝下去的并不是酒,而是事业成功的喜悦,是人生艰辛的丰富馈赠!于是,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壮心不已的奋斗者。
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像酒那样迷人,那样值得人们痛饮呢?!
我们承认,当人们感到喜悦时,也会喝酒。这个时候,人生的价值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现,而举杯畅饮也就成了锦上添花、喜上加喜的助兴之举,并且使人类的快乐迅速上升到了极点!
2.《黄帝内经》和孙思邈
酒不仅有提升人类灵魂的意义,而且还有着促进人体身体健康的独特功效。早在四五千年前,传说为黄帝所撰的中国*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论述了酒在医学上的用途和意义。此后,酒在医学书籍上的记载就不绝如缕。传说东汉名医华佗在其所著的《中藏经》中载有“延寿酒方”;《养生要集》记载,酒者“节其分剂而饮之,宜和百脉,消邪却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过烧酒温饮治“阴毒腹痛”的内容。在民问,用酒来**感冒非常流行;利用高度酒摩擦扭伤的部位或因寒湿引起疼痛的关节,更是中国人民无师自通的一种**方法。科学证明,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内,形成药酒,有利于人体对药的吸收。经验也表明,用药酒**和预防的疾病几乎涉及临床各科,而且**巨大。此外,药酒对**瘟疫也有特殊的功效。《千金要方》就有一段惊人的记叙和评价,说防瘟疫的药酒,“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这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是,其**却是可以想见的。
自古以来,医学家和养生家对酒的医学价值一直评价很高。酒类在他们的手里简直运用得出神人化,被世人叹为神技。不仅如此,他们还身体力行,利用饮酒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目的。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是我国七世纪以前一位集医药学和养生学于一身的大成者,被尊称为“药王”。史载,孙思邈小的时候是个“药罐子”,曾为治病“家财散尽”;然而,据《旧唐书》载,“(孙思邈)年百余岁”,十分高寿。他的年纪*低是101岁,甚至有人推测他活了150岁。无论如何,在70岁就被称为“古稀”的古代,这个“药王”实在是高寿得不能再高寿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曾经的“药罐子”变得如此高寿?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却不难窥知一二。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录了大量专门用于各种疾病**的药酒方。上古时期,神农氏尝百草,后世的医家也纷纷效法,形成了风气,《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就经常如此。同时,史料还记载,孙思邈喜饮酒,也善于饮酒。据此两条理由,我们推测,孙思邈的高寿很有可能与长年服用各种药酒有关。另一个更有力量的说明是——在古代,服食药酒以达养生的目的,非常普遍而且流行,几乎是每一个养生家必然的择。
关于药酒强身健身的功效,还有很多故事。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曾引用了《博物志》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三个行人在雾气沉沉的早上一起出行。在出发之前,一个人喝了点酒,一个人吃了点东西,另一个人则空腹。但是,由于旅途劳顿和受到寒邪侵袭,在到达目的地之后,这三个人——“空腹者死,进食者病,饮酒者健。”那个饮酒的人之所以身体健康如故,是因为“此酒势辟恶,胜于他食之效也”。他喝的是比其他食物更具保健强身功效的药酒。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酒中的酒精(乙醇)能被人体内醇的脱氢酶氧化成乙醛,然后氧化为乙酸。在饮用的酒中加入**,并经过长时问的浸泡之后,酒可以和**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的特殊饮品。这种药酒不仅具有**作用,而且营养丰富,利于消化吸收,且基本不会产生酒类常有的有害物质。
小贴士:女性造酒
哈尼族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上记载,哈尼人在一个名叫遮努的妇女的带领下,摆脱了蒙昧,走向农耕文明。正是有了吃不尽的米粮,哈尼人才用五谷酿出了美酒。在景颇族的神话中,酒是始祖宁贯杜的母亲的乳汁化成的。在怒族的神话中,酒是一名女性形象的仙人赐的。在瑶族和佤族的神话中,**位酿酒的人分别是密洛陀和牙董,她们都是女首领。此外,在彝族、傈僳族、普米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传说中,发现剩饭变酒的人也几乎全都是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