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综述
第1章 公司理财导论
1.3 财务管理的目标
假设我们将自己限定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那么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赚钱或为企业所有者创造价值。当然,这一目标有点含糊,因此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阐吼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定义。这个定义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财务决策制定和评估的客观基础。
可能的目标
当我们考虑各种可能的财务目标时,我们得到以下几种:
•生存;
•防止财务困境和破产;
•赢得竞争;
•销售收入或市场占有率*大化;
•成本*小化;
•利润*大化;
•保持收益稳定增长。
这些仅仅是我们能列出的部分目标,而且如果财务经理将上述每一个可能作为目标时,都会有问题。
例如,如果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很简单,我们只要降低价格或是放松我们的信用条件。同样,我们只要放弃研发,就可以很容易地降低成本。为了避免破产,我们从不借款,也从不冒险,等等。但是,不能确定所有这些行为是否符合股东利益*大化。
利润*大化可能是*常被人引用的目标,但它也不是一个**的目标。我们指的是今年的利润吗?如果是,那么诸如推迟设备的维护、削减库存、降低其他短期可降低的成本的举措将增加当前利润,但这些活动却不一定对企业有利。
利润*大化的目标可能指的是一些“长期的”或是“平均的”利润,但其确切含义仍然不清晰。首先,它指的是会计利润还是每股收益?正如我们将在第2章中看到的,这些会计数字可能与企业究竟是好还是坏没什么关系。其次,所谓“长期”指的是什么意思?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从长期来看,我们每个人终有一死!更确切地说,这一目标没有告诉我们当前利润和未来利润之间应如何合理地平衡。
我们这里所列示的目标都不相同,但可以分为两类。**类是与赢利有关的目标。这类目标包括: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以及成本控制等,它们都与用各种方法提高收入或提高利润有关或至少具有潜在的相关性;第二类目标包括防止破产、保持企业稳定和**,它们在某些方面与控制风险有关。遗憾的是,这两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相互矛盾。追求利润通常要冒一定的风险,事实上,确保**和利润*大化难以并存。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综合了两类因素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司的财务经理代表公司的股东进行财务决策。基于此,我们无须为财务经理列出所有可能的目标,我们真正要回答的是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股东的角度看,什么样的决策才是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决策?
如果我们假定股东购买股票是为了寻求财务收益,那么答案显而易见:好的决策会提升股票的价值,而差的决策则会降低股票的价值。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财务经理以股东利益*大化为活动准则,做出提高股票价值的决策。因此财务经理的合理目标可以很容易地表述为:
财务经理的目标就是*大化现有股票的每股当前价值。
股票价值*大化的目标避免了上述其他目标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标准上很明确,而且没有短期和长期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目标明确地说就是:当前股票价值*大化。
如果这一目标在你看来似乎有点强势,或是片面,那么请记住股东是公司的剩余所有者。这意味着,他们是**有权力获得公司支付了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具有法定素取权的其他人)的应付款后剩余资产的群体。如果其他群体中有任何一个得不到支付,那么股东将一无所获。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股东获得了乘余资产,分享到公司成长的乘余部分,那么其他人的利益一定也得到了保证。
由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票价值*大化,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如何确定哪些投资和融资安排能提升股票的价值。这正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公司理财定义为对经营决策和股票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
更全面的目标
对于在上一节中我们所阐述的股票价值*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会随之而来:如果公司没有对外发行股票,那么财务管理的目标又是什么?公司制并不是企业的**类型,而且很多公司的股票很少交易,因此在某一特定时点,很难说每股股票的价值是多少。
只要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只需做一点修正就行了。公司股票的总价值等于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因此,财务管理更全面的目标可以表述为:
使公司现有的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大化。
有了这一目标,那么不管是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还是公司制企业都没有关系。对于任何类型的企业,好的财务决策都将提升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而差的财务决策将降低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尽管前面我们主要关注公司制企业,但是我们所探讨的财务原理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企业。其中有些原理还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后,我们的目标并不意味着财务经理可以为了公司所有者权益价值*大化而采取不合法或违背道德的行为。财务经理应通过寻求那些为自由市场所需的、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为企业的所有者提供*佳的服务。
1.4 代理问题与公司控制
我们已经看到,财务经理通过开展那些能提高股票价值的活动,实现股东利益*大化。然而在大公司,所有权分散在数量众多的股东手中。这种所有权的分散,使管理层得以有效地控制公司。那么,管理层是否一定会按照股东利益*大化来行事呢?换言之,管理层是否会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呢?接下来,我们简要阐述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观点。
代理关系
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代理关系。只要有人(委托人)雇用他人(代理人)代表自己的利益行事,代理关系就会存在。例如,在入学前,你雇用某人(代理人)帮你出售你的汽车。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都可能会存在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被称为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
假设你雇用某人帮你卖车,同时你答应在车子卖出时支付他一笔固定金额的佣金。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只想卖掉汽车,而不会考虑要帮你卖出*好的价钱。如果你按销售价格的10%来支付佣金,而不是采用固定金额佣金,那么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存在。这个例子说明,代理人获得报酬的方式是影响代理问题的一个因素。
管理目标
要了解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存在哪些差异,我们假定公司正在考虑进行一项新的投资,这一投资预期将对股票价值产生好的影响,但同时存在风险。公司的所有者希望接受该项投资(因为股票价值会提高),但管理层可能不会,因为有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导致管理层失去工作。而如果管理层不接受这一投资,股东将失去一个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这就是代理成本的一个例子。
在更一般的意义上,代理成本是指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成本可能是间接成本,也可能是直接成本。间接代理成本是指有价值的机会的流失,正如我们之前所描述的。
直接代理成本表现为两个方面。(1)使管理层受益,但使股东受损的公司支出。如购置豪华的但却不需要的公司飞机就是首当其冲的例子。(2)为监督管理者行为而发生的成本,如聘请外部审计师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的正确性就是很好的例子之一。
此外,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可能倾向使其所控制的资源量*大化,或者更一般地讲,使企业的实力和财力*大化。这一目标可能会使他们更加重视公司的规模和增长。例如,管理层被指控只是为了扩大公司的规模或证明公司的实力而在收购另一家公司时支付过高的价格的例子并不少见。显然,如果确实支付了过高的价格,那么这样的并购对收购方公司的股东并不利。
我们认为,管理层可能过于强调组织的生存以保护其自身工作的**。而且,管理层可能不喜欢外界的干扰,因此独立性和公司的自给自足也可能成为其重要的目标。管理者是否会依循股东的利益行事
实际上,管理者是否会依循股东利益*大化行事取决于两个因素。(1)管理层的目标和股东的目标是否一致?这一问题至少部分与管理者获取报酬的方式有关。(2)如果管理层不按照股东的目标行事,他们是否会被撤换?这一问题与公司的控制权有关。正如我们将要讨论的,有许多的理由可以让我们认为,即使在大公司里,管理层也有很大的积极陛依循股东的利益行事。
管理层的薪酬
管理层常常有强烈的经济动因来提升股票的价值,原因有两个。(1)管理层,尤其是高管的薪酬一般都与公司的财务业绩挂钩,很多时候更是与股票价值挂钩。例如,管理人员经常被授予期权按约定的价格购买股票。股票越值钱,期权的价值就越高。事实上,期权常常作为所有员工的激励手段,而不仅仅用于高管人员。
(2)管理人员对工作的前景规划。公司中表现越好的员工越可能获得提升。更一般的情况是,那些能成功地实现股东目标的管理人员在经理人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