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通达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通达学

  • 作者:冯敬 张易
  •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 ISBN:9787807233879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26
  • 定价:¥19.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万千谋略,无非是为了谋名谋利。但所有的计谋背后都洋溢着强大的人性。运用热闹灵活的手段做道场,树立诚信光明的品行修根本——不起贪人之欲,莫有害人之心。牢牢把握计谋与人性之间的和谐平衡,才必能成大事而不损声名,得大利而不害良知。
    怎样做到能把握住谋略和智慧?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众多文化学派,而在众多学派中,*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三家。只要把握住了这三家的思想精髓,也就了解了中国的智谋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管理,而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怎样能做到运用智谋手段,达到管理的有效目的?也正是古今大众一直苦苦追寻探讨的课题之一。
    只有融合贯通领悟了众多谋文化的思维与案例,才能成为来去自如,德才兼备的谋略大家。本书正是应市场要求: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加明白透彻地掌握运用智谋而编著出版的一部填补市场空白的、纵横阐释中华上下五千年智谋的指南之书。
    文章节选
    度势**
    才干技能,待时而发
    怀道者须世。抱朴者待工。——(汉)陆贾《新语·术事》
    【简译】
    有才华的人需要有合宜的时机,就如好木材要等到好的工匠一样。
    【引申评论】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正有才华的人,就不怕自己的才华不被人发现。要等待时机,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才华被人赏识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时机的。是金子就会发光,不用担心自己的才华会被埋没、浪费。只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努力寻找到适宜的时机。
    【反论】
    才华是随时可以有用武之地的,倒是那些没有才华却自以为是的人,才永远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历史故事】
    王猛是两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身寒家,但学识渊博。当时关中士族都嫌他出身低微,他却毫不在乎。有人曾经请他在前秦的官府里做个小官,他不愿去。后来索性在华阴山隐居起来。
    晋永和十年(354),桓温奉晋穆帝之命**次北伐前秦。北伐初期取得了很大胜利,在逼近长安的时候,桓温把军队驻扎在灞上。
    **,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便很高兴地接见了他,此人正是王猛。
    桓温想试试王猛的才学,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形势。
    王猛侃侃而谈,把南北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见解十分精辟,桓温听了不
    禁暗暗佩服。
    王猛一面谈,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摸虱子。桓温左右的兵士见了,差一点笑出来。但王猛却旁若无人,照样跟桓温谈得起劲。
    桓温问他:“这次我带了大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百姓除害。但是为什么我来到这里,地方上的豪杰都不来找我呢?”
    王猛淡淡一笑说:“您不怕千里跋涉,深入敌人**。但是长安近在眼前,您却不渡过灞水。大家不知道您心里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
    王猛这番话正说中了桓温的心事。原来桓温北伐只是个幌子,他的目的主要是借北伐之机在东晋朝廷树立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对手。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下长安,正是想保存自己
    的实力。
    桓温无话可答。但是他看出王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从关中退兵的时候,他再三邀请王猛一起南下,还封他一个比较高的官职。王猛知道东晋王朝的内部矛盾很大,又见桓温犹豫不决,便婉言拒绝了桓温的邀请,仍旧回山隐居。
    晋永和十一年(355),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病死,其子苻生是一个残暴之徒,很快就被他的堂兄弟、大将苻坚杀死,苻坚夺位为帝。
    苻坚是前秦王朝中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位以前,就想找一个得力的助手。他手--F重臣吕婆楼向他**了王猛。苻坚立即派吕婆楼前去恳请王猛出山。双方一见如故,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把他比作诸葛亮。东晋升平元年(357),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他尽心竭力辅佐苻坚,深得信任,屡受封赏。
    晋简文帝成安二年(372)六月,苻坚任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授以一切军国内外大事的裁夺之权。王猛也不负重托,主持朝政,刚明清肃,善恶分明,才尽其用,官称其职,劝课农桑,训练军队,井井有条,气象一新,前秦逐渐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
    东晋宁康三年(375)七月,王猛病危。苻坚亲临探视,并询问后事。王猛语**长地对苻坚说: “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之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西羌等归降**终怀贰心,是我们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
    们,以利于**。”言迄而逝。苻坚三次临棺祭奠痛哭,并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规格,隆重安葬了王猛,追谥为武侯。
    后来苻坚不听王猛之言,举兵进攻东晋,在淝水一战中被谢安打败,从此前秦衰落下去。
    顺应时势,伸屈自如
    时诎则诎,时伸则伸。——(战国)荀况《荀子·仲尼》
    【简译】
    在时势需要自己屈从忍耐时就屈从忍耐,在时势容许自己施展抱负时就施展抱负。
    【引申评论】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形势恶劣的时候,要能够忍耐屈就,忍他人所不能忍。这是为了能够保存实力,以寻找日后施展抱负的时机。而如果形势对自己有利,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切不可抱残守缺。人能够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行事策略,才能够成功。
    【反论】
    屈辱虽然难忍,但是同时也是激励人斗志的催化剂,那些经历过屈辱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成功和荣耀的不易,也才会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历史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准备攻打晋国,特派大夫豚尹前去探查虚实。
    豚尹回来说:“大王目前还不可以发兵攻打晋国,因为晋国在上位的人都忧思国政,而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况且还有一位叫沈驹的贤明大臣在辅佐晋国的君主。依臣之见,此时攻打晋国会劳而无获。”
    于是,庄王放弃了攻打。隔了一年,庄王又派豚尹前去探查晋国国情。
    这一回,豚尹回来禀报说:“现在可以攻打晋国了。因为,贤明的大臣已经死了,围绕在晋国君王四周的,多是些谄媚奉承的人。晋国的国君好享乐而不顾礼法,老百姓生活艰难而怨声载
    道。此时的晋国上下离心离德,不能合作,晋国国君众叛亲离。如果我们现在发兵去攻打,晋国
    的老百姓一定会有所反应。”
    楚庄王听从豚尹的计谋,发兵攻晋,果然如豚尹所说,楚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攻下了晋国。
    唐宪宗时期的宰相裴度,很有学问且处事精明,被誉为一代良相。他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裴度身边的侍从突然告诉他,官印找不到了。对于官吏来说,官印可是*重要的证物,丢了印,是要受皇帝严惩的。裴度却毫不在意,只是告诫侍从们不要声张。
    裴度又命手下人大宴宾客,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半夜,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侍从又来告诉他,官印找到了,裴度也不搭理,直到宴会尽兴而散。
    事后有人向裴度请教其中的奥妙,他说:“官印一定是被哪个小官吏拿去伪造契约去了,如果延缓追查,他们用完了自然会放回原处;如果急于追查,他们就可能将官印毁掉,那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虑事周全,蓄势待发
    虎着以动,动惟厥时。——《尚书·说命中》
    【简译】
    考虑周全才能行动,一旦行动,就在要合乎时机。
    【引申评论】
    行动之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所谓“有备无患”。人们做事情都是想要自己理想中的结果。但是理想的结果并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条件让它实现。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对这件事情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冒然行事,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另外,行动还要注重和时机相结合,要看自己的行动是不是具备了进行的条件和*佳的时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做好准备,选好时机,应该就离成功不远了。
    【反论】
    即使考虑的再周全、准备的再充分,而行动的时机没有选择好,一样不可能成功。
    【历史故事】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唐朝太尉李光弼率军攻打史思明叛军,进围怀州(今河南沁阳)。史思明率兵来救,再三为唐军所败。史思明怒气冲天,扬言要渡黄河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驻军于野水度一带平地,四周竖起木栅为临时营垒。
    白天,李光弼率兵巡营,到了晚上却又率主力部队还军河阳(今河南孟县),只留下牙将雍希颢率一千人防守营栅。临行前,他留下牙将雍希颢防守营寨,嘱咐说:“贼将高晖、李日越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今夜史思明一定会派他们来此劫营。你留守此地,切勿与他们交兵。敌人如果投降,你就带他们一起来见我。”听此一席话,李光弼属下都摸不着头脑,以为主帅操劳过度,语无伦次。
    史思明长于野战,听报说李光弼在野水度安营,喜出望外。他手下有三员大将高晖、李日越、俞文景,都有万夫不挡之勇。史思明当即向李日越下了死命令:“李光弼驻守在平地上,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今晚,你率领五百重甲骑兵去把他抓来,如若不成,提头来见”。
    李日越得到命令后,率军直扑唐营。来到唐军营垒前,他高声喝问:“李太尉在吗?”
    唐营守兵回答:“已经走了。”
    李日越又问:“你们有多少兵在营中?”
    守兵回答:“一千人左右。”
    李日越又问:“谁为主将?”
    守兵答:“雍希颢。”
    李日越顿时来个透心凉,良久,他对属下说:“今夜下死命令派我来擒获李光弼,现在冲进去,*多抓住个无名之辈雍希颢,回营也会被处死!”李日越越想越怕,干脆一箭未发,下马请降。
    雍希颢喜出望外,忙带领这位勇冠三军的敌将回营,受到李光弼热情接待,并当即委以重任。史思明帐下大将高晖得知此事,也带人归降了唐军。
    众将佩服之余,不解其故,就问李光弼:“您降服这两个大将怎这么容易?”
    ……
    目录
    度势**
    才干技能,待时而发
    顺应时势,伸屈自如
    虑事周全,蓄势待发
    灵活多变,不违时势
    情形不对,不可逞能
    眼光放远,看清时势
    大局为重,冲动必败
    顺应时势,开通思想
    因势而退,不失俊杰
    祸事无端,必有先兆
    福祸相依,居安思危
    亡羊补牢,尚不为迟
    时刻提防,小心谨慎
    欲多亏义,忧多害智
    势有强弱,因时而变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
    智小谋大,不自量力
    德不称位,是为不详
    机变第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突遭变故,沉着稳定
    危急时刻,随机应变
    顺势而为,成败之要
    人无完人,避短求长
    形势所需,随机变通
    引谬劝谏,事半功倍
    随机应变,全身而退
    智者先知,重于防范
    紧要关头,不失常态
    世路多诈,深解殊异
    心智不乱,害至必察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能不称位,其殃必大
    进取用才,守成用德
    圆通第三
    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总结经验,以待将来
    卖弄学识,莫若谦虚
    清心寡欲,端正谨慎
    存心方正,圆通处世
    临机变通,难事化简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
    虚与委蛇,方圆并用
    进退有道,能刚且柔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合适即留,不合则分
    胆大心细,智圆行方
    讲求事实,行事灵活
    利害相似,智者知之
    仁者爱人,政者任贤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闻达第四
    荣华富贵,过眼云烟
    言之有物,行之有恒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德高才显,名自远播
    毁誉不动,得丧若一
    爱憎有据,善恶有分
    流言蜚语,止于智者
    检点言行,言传身教
    内心清明,志向明确
    洁身自好,谤誉无常
    无事深忧,有事不惧
    有始有终,无为无欲
    得失不定,心态如常
    待人以谦,乐于求谏
    言重在智,而不在多
    先能治己,然后治人
    怨天尤人,不如察己
    廉洁守身,勇敢不过
    博爱于人,是为至政
    君子守诚,政事之本
    信为国宝,民之所庇
    为人处世,洁身自好
    视人若己,是为兼爱
    天下为公,亿兆己任
    知者不危众,仁者不违义
    先去私心,后治公事
    自在第五
    包容异同,顺其自然
    闲云野鹤,进退自如
    尊重规律,沉浮自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居功不傲,才大不骄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立身处世,心静如水
    过程为重,不计结果
    物有可观,皆有可乐
    目明耳聪,心贵公正
    编辑推荐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天下无谋”系列丛书,就是要展示这一影响颇深的道理。谋略经典人生,经营人生,更加透彻地看清人性的优点和弱点:为官之道,经营之道,管理之道,精髓尽在其中。以“有谍”臻于“无谋”之境,乃人生大智慧。 ——**作家 蒋子龙 智谋不是技术,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权谋,是智慧、谋略、行动的有机统一。“天下无谋”系列图书正是帮助人们亲君子远小人的指南之书,让人们做人做事以品德为内涵,技术为辅助,智、谋兼备,才会达到事业的大成功。 ——**作家、诗人韩作荣 通者必有大智,达者必将超然。利与弊、舍与得,不入胸怀,胜与负、兴与亡,了无牵挂。大智若愚,超然物外,是为通达。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