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基础知识
一、PLC概述
1.PLC的定义
PLC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简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本应简称PC,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也简称为PC,为了区别,同时由于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只是具有逻辑控制功能,因此人们仍习惯称可编程序控制器为PLC(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1982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颁布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草案中所作的定义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序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和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装置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连成一个整体和具有扩充功能的原则进行设计。
2.PLC的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为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提出了一种设想:把计算机的功能完善、通用灵活等优点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并提出了新型电气控制的十点招标要求。其中包括:编程方便,可在现场修改程序;维护方便,*好采用插件式结构;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数据可直接进入管理计算机;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输入电源可为交流115V;输出为交流115V,负载电流应在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扩展时,原系统要求变更*少;用户程序存储器大于4KB等。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椐这一招标要求,于1969年研制成功了**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并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