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英国首相的配偶
QQ咨询:
有路璐璐:

英国首相的配偶

  • 作者:(英)马克·黑钦斯 王厦 苏新红
  •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255354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1日
  • 页数:215
  • 定价:¥16.5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对于首相夫人们来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与媒体的周旋,记者们会像搜索她们私生活的花边新闻一样热衷于千方百计地寻找出她们对一切问题的观点。任何交流都是冒险的,她们微不足道的话语经常会被扭曲并且发表成文,她们可能突然发现自己正成为舆论的焦点。正因如此,大多数首相夫人发现***的途径就是压根儿不接受采访——即便是*友好的回应。但她们并不能轻易逃脱,记者们一贯致力于搜寻夫人们任何稍不注意的言辞甚至口误,夫人们不得不迁就各式各样的发言。在20世纪,避开公众视线和尽可能少说话几乎成为所有首相夫人的目标——玛格丽特·阿斯奎斯可能是*大的例外,在这方面,从总体上看,她们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当讽刺者决定拿她们当笑柄时,她们就无能为力了。像《侦探》在玛丽·威尔逊和丹尼斯·撒切尔身上做的就非常成功。夫人们**能做的就是顺着他们,并表现出很享受其幽默的样子。
    首相夫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少数一些来自**家庭,像多萝西·麦克米兰、凯瑟琳·格莱斯顿、卡罗琳·兰姆。大部分的首相夫人来自商人或者职业家庭。引人注目的*后两位**出身的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与罗斯伯里公爵,前者娶了一位法官的女儿,后者娶了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因此,
    文章节选
    **章 从凯瑟琳·沃波尔到安妮·诺斯
    凯瑟琳·沃波尔(Catherine Walpole)
    尽管罗伯特·沃波尔被普遍认为是**任英国首相,他却不能被冠以“首相”头衔,因为这一头衔直到一个世纪后才为官方使用。他的职位当时叫做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直译应该是“**财政大臣”。但要承认的是,他是**位完全由自身支持者组成的政府的行政首脑,执掌着先前由君主操行的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任命或罢免官员。
    除此之外,他还是任职时间*长的首相,掌权20多年。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令人惊讶:在一个**时代,他却并非**;他也不是什么**的演说家和富有灵气的政治家。他之所以能不顾强硬的,有时是刻薄的反对派而把持政权如此之久,是因为他在金融界拥有毫无畏惧的**风范、杰出的工作才能以及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力,当然还要加上议会大规模的腐败行径。
    罗伯特是诺福克郡一位土地主的三儿子。正常情况下,他可能投身于商业或某项专门职业,还可能进入教堂。但是,随着两个哥哥的故去,他的父亲将其改为财产的继承者,还为他物色了一位合适的妻子。罗伯特毫不迟疑,欣然接受父亲的选择:挑选一位**出身的女子,这就是肯特郡一位富裕的木材商的女儿,前伦敦市市长的孙女。
    除了带来的丰厚的嫁妆,凯瑟琳·肖特在其他方面都是一个不幸的选择。她对政治少有兴趣,对乡村生活厌恶至极,尤其讨厌诺福克郡。她倾心于时尚世界,诸如服饰、珠宝、闲谈和纸牌游戏才更吸引她。为尽所愿,她极尽**,沃波尔为这样的婚姻生活负债累累。有一段时间,沃波尔也和她这位面容姣好的妻子追随时髦的生活方式,可不久后就对此厌倦不堪。他从来不是个注重礼数的角色,直到他的晚年生活,他身上仍散发着质朴的气息,置身于**社会的场所之外。这样6年后,他们的婚姻事实上已经支离破碎,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各行其是:罗伯特沉迷于诺福克郡种植、狩猎和狂欢作乐的乡绅生活,而凯瑟琳则沉浸在伦敦和巴斯更为虚幻的欢乐之中。其间,两人都为彼���提供了广阔的离婚空间,可双方对此始终避而不谈,甚至连合法分居都没有触及。他们继续时不时地相互探望,将这段婚姻粉饰得依旧美满,而分开后却对彼此的生活置若罔闻。
    在持续了30年的婚姻中,罗伯特至少有两个私生子,其中一个是玛利亚·斯克雷特所生,这是他定期会见的情妇,凯瑟琳死后随即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其间,凯瑟琳的生活也是放荡不羁,谣传她的情人中包括韦尔斯王子(未来的乔治二世)。1717年,也就是在她上一次生育11年以后,她又产下一子,他被理所应当地看做罗伯特的儿子。霍勒斯,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贺瑞斯,后来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一名杰出才俊和作家,但在外貌、性格等几乎所有方面,霍勒斯与罗伯特毫无相像之处。人们普遍推测他是赫维卡尔勋爵的儿子:两人在很多方面极为相似,特别是优雅的文学风格和犀利尖刻的语言。从玛莉·沃特丽·蒙塔古夫人这位重要的人物提供的凯瑟琳为数众多的信件中的一封可以得到明证。尽管罗伯特与霍勒斯毫不相关是如此的显而易见,但他仍将其视为己出。
    凯瑟琳在社交生活上并非一事无成,但她往往备受冷遇。玛莉夫人这样斥责道:“她是一个卖弄风情、矫揉造作、心灵空虚的女子,贪慕虚荣,任性而为却不计较是非曲直和名誉清白。”诚然,在她身上很容易找到瑕疵,但公平地讲,应该顾及她经历的那段艰难生活:嫁给一个与自己毫无共同语言的人,6年中为其6次生育及流产,只有作为霍勒斯的母亲才算有所补偿。
    凯瑟琳去世时,罗伯特与玛利亚·斯克雷特在一起已经10年了。他立即迎娶了她,但五个月后,她死于流产。此时罗伯特61岁,他再也没有婚娶。玛利亚是他一生的至爱,尽管相貌平平,但俨然是个非凡的女子。玛莉·沃特丽·蒙塔古略显夸张地评价道:“她性情和蔼,有诸多讨人喜欢的品质。”她带给罗伯特10年的欢乐,罗伯特为其逝去伤痛欲绝。8年后,他也离开了人世。
    亨里埃塔·纽卡斯尔(Henrietta Newcastle)
    1688年革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由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三世取而代之。这次革命被公认为是将议会的权力置于王权之上的标志,因此也以“光荣革命”闻名于世。然而,就议会而言,随即发生的情况与“光荣”的称谓大相径庭。英国国会下议院曾经是宪法权力和个人自由的支撑体,但整体的腐败使其沦落为辉格党寡头政治奴役的工具。这一部分是通过赤裸裸的行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被认为是“假公济私”的方法,即向支持者提供舒适且待遇优厚的工作,他们可以靠此来安身立命。选举中,选票极易获得,在所谓“衰败”选区,往往只有100名拥有投票权的选民,他们一般很容易收买;收买不成就强制他们投票给当地的**候选人。在当时,并无秘密投票,如果投票者背离了既定方案,就会赔了工作或丢了家庭,也可能是两者皆有的惩罚。结果是英国国会下议院充盈着卑鄙的为个人牟利的禄虫。正如沃波尔严厉评论的那样:“那些人都有他们的价值。”
    在与假公济私和贪污腐化斗争的过程中,没有哪个人比纽卡斯尔公爵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更能发挥**非凡的作用。他拥有英国11个郡的地产和巨大的政治影响,并将此影响发挥得****。他虽不是天资聪慧的非凡之士,但他将政治庇护运用得收放自如,因此把持政府高位达40余年,包括**财政大臣之职。政府的运转离不开他的支持。
    在事业的早期阶段,纽卡斯尔就意识到有必要为自己谋求一段享有声望的婚姻,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至上,爱情自可全然不顾。环顾四周,他将目标锁定在亨里埃塔·戈多尔芬(人们通常所知的哈里特)这位既不漂亮也不活泼但有着显贵出身的女子身上。她的一位祖父是**代多尔芬伯爵,辅佐过四位君主,把持高位;另一位祖父则是玛尔巴勒公爵。有关婚事的商讨随即展开,哈里特这_边是由其祖母——令人敬畏的萨拉公爵夫人负责。双方在哈里特的嫁妆数量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起初为此闹得很僵,后来找来了范布如先生做调停人。这位建筑师曾为布莱尼姆宫和位于萨里郡克莱尔蒙特的堂皇的纽卡斯尔住宅工作过。范布如向纽卡斯尔通报说:“在众多的候选者当中,公爵夫人很乐意为她的孙女找一位品行良好且清贫的女婿。”*后双方还是达成了妥协,因为纽卡斯尔盼望着(被证明是徒劳的)通过玛尔巴勒公爵扶摇直上,平步青云;而萨拉公爵夫人也意识到其孙女的平平相貌不是讨价的资本。
    起初这桩婚姻并无爱情可言,但它却适时而至。托马斯和哈里特都全身心地投入,并发现彼此共性颇多,但不包含政治方面,因为托马斯在这方面是热情的献身,而哈里特全凭短暂的兴趣使然。她不会从事竞选活动,也不会成为政治女性。在托马斯频繁出差的过程中,他日日给妻子写信,内容并非**大事,而是细碎琐事,或者说是他所谓的闲聊杂谈,托马斯知道这会使她愉快。婚姻中*感悲伤之事莫过于他们没有孩子。哈里特有过一次流产,之后就再没能怀孕。这可能部分归结于她极不稳定的身体状况。她似乎陷入到接踵而至的冗长病痛中,*频繁的出行是去巴斯**以及到矿泉疗养。一直有成群结队的医生和药剂师加入到被认为会成功的**当中,这对她无疑弊多利少。
    尽管如此,我们一定不要推想哈里特会虚度光阴,郁郁寡欢,任凭疾病腐蚀健康。她积极投入到克莱尔蒙特产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并小心翼翼地帮助她的丈夫记录账目。她似乎部分地承继了其祖父**代戈多尔芬伯爵这位**的财政大臣的经济头脑,同样又部分继承了祖母萨拉传奇般的吝啬和贪婪。这种头脑是亟需的,因为她丈夫的经济状况常常一蹋糊涂。他本应该由于地产和选举的影响而财产丰厚,却常常入不敷出,永远处于债权人要求结算的喧闹声中。
    尽管疾病重重,但在众多医生的帮助下,哈里特还是和她的丈夫一起生活了8年。
    赫斯特·查塔姆(Hester Chatham)
    乔治三世继任后,首相(当时还叫**财政大臣)这个职位处于频繁更替的时期,大部分时候由一些并非政府强权人物的泛泛之辈充任。威廉·皮特的继任却是个特例,这位日后的查塔姆勋爵无论供职何处,都永远是内阁的主宰力量。
    威廉·皮特是一位非凡之士,但反对其身居高位的人却占多数。因为在**时代,他是个年轻的平民子弟,起初既非腰缠万贯也不与权贵相联,还有个四处树敌的坏习惯:绝大多数当权者对他冷眼相待,甚至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都讨厌他。然而,他随即又成功地给两位君主和当权派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朝野都畏惧他的反对意见,有时甚至是谨小慎微地向其寻求支持。因为纵有万千不足,皮特确有非凡的才能,而其中又以华丽的演讲技能*为突出。或许没有哪位英国政治家曾经像他这样主宰过议会,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议会。在他权力的鼎盛时期,几乎整个**都要看他的脸色。七年战争时期他担任战争部长,其间总会有一些和他能力相仿的行政官员或战略家提出不同意见,但很少有人会否认皮特对这些与其意见相悖的人的影响,那是激动人心的影响。在赢得英国*成功的战争之一并建立**个大英帝国方面,他比任何人更能胜任。
    皮特在英国备受推崇,不光由于他出众的演说才能,同等重要的是他的独立自主和正直坦诚。在充盈着利欲熏心之辈和趋炎附势之流的议会中,他特立独行,谨慎对待钱财,拒绝任何形式的庇护,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这个**,占绝大多数的人民在议会中没有代表。皮特挺身而出,对抗有深深的壕沟庇护的等级制度,因此被看做人民的发言人,并被冠以“伟大的平民”的绰号。
    ……
    目录
    **章 从凯瑟琳·沃波尔到安妮·诺斯
    第二章 从厄休拉·阿丁顿到玛丽·格雷
    第三章 卡罗琳·拉姆
    第四章 朱莉娅·皮尔——弗朗西丝·罗素——凯瑟琳·阿伯丁和哈里特·阿伯丁
    第五章 埃米莉·帕默斯顿
    第六章 玛丽·安妮·迪斯雷利
    第七章 凯瑟琳·格拉德斯通
    第八章 乔治亚娜·索尔兹伯里——汉纳·罗斯伯里——莎拉·坎贝尔·班纳曼
    第九章 马戈特·阿斯奎斯
    第十章 玛格丽特·劳埃德·乔治
    第十一章 露西·鲍德温
    第十二章 安妮·博纳·劳——玛格丽特·麦克康纳——安妮·张伯伦
    第十三章 克莱门坦·丘吉尔
    第十四章 多萝西·麦克米兰
    第十五章 从维奥莱特·艾德礼到奥德利·卡拉汉
    第十六章 丹尼斯·撒切尔
    第十七章 诺马·梅杰
    第十八章 凯列·布莱尔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