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学习好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1.培养孩子的耐心并不难
小雨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也比较爱学习。每次上新课时,她都特别兴奋,表现非常积极,经常抢着回答问题,深受老师的喜爱。妈妈给她买的课外书和数学练习题,她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然而,每次让她复习,她就会觉得很枯燥很没意思,如果让她反复背一篇课文,她就会很没耐心。所以虽然她的智力和学习方法都相当不错,但成绩却上不去。
小雨的问题在中小学生中都非常普遍:对学习新知识非常热情,对趣味性比较强的知识比较热爱,而对那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就没有耐心。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待呢?孩子为什么没有耐心?
专家分析:孩子为什么缺乏耐心呢?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兴趣和成就感。
这是*直接的原因。当一件事情重复去做时,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同时,也不像掌握新知识那么有成就感。
(2)认识上的误区。
小孩子大都喜欢那些智力因素很强的知识,比如做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他们会觉得很有挑战性,一旦完成,就会有极强的成就感,就会觉得自己完成了别人不可能完成的东西,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别人了不起。而对于那些只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能掌握的知识(例如背书等),大都不放在眼里,认为这些知识显示不了自己的能力,因而在思想上很容易倦怠。他们不了解“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妙处。
(3)急于求成。
小孩子大都容易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学习一样知识(尤其是他们认为比较简单的知识)时,总以为一下子就可以掌握。等到学起来,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时,就会觉得烦躁、没耐心。
(4)天性所致。
孩子年龄小,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性弱。做一件事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转移。
培养孩子耐心的重要意义
培养孩子的耐心对其成长很有意义,因为耐心是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只有懂得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小孩子大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认真,然而在很多时候,尤其在成人以后,选择工作和行业时,却未必都能如自己所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有厌倦的**。所以当孩子对重复、枯燥或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没有耐心时,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视,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耐心,必定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聪明父母行动指南:这样培养孩子的耐心
利用榜样来教育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众人皆知,他在几年的时间内坚持不懈地重复同一件事,*终成为名垂千古的大画家。父母可以经常利用类似例子教育孩子:绝招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
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的发明或是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都是它的***或作者坚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结果。要让孩子明白,如果对于每一件事,都只是略知皮毛就放弃,将会一事无成。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菜、擦桌子、洗碗等。刚开始孩子会漫不经心地做,此时父母可以站在一边,教孩子掌握做事的全过程,让孩子用心去做,把事情做好。然后,让孩子坚持一段时间,例如,规定孩子洗一个月的碗,等等。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小小的奖励。要让孩子学会从*简单、*枯燥的活动中得到乐趣。
让孩子明白聪明并不是成功的**要诀
父母自己先要转变观念,要纠正“智力*重要”的错误思想。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聪明就沾沾自喜,认为孩子不愿做简单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看到孩子不够聪明就伤心失望,经常用“蠢笨”等字眼来形容孩子,对于孩子通过坚持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小成绩,往往不屑一顾……这些不经意的错误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
所以说,培养孩子的耐心,父母需要转变观念,对于聪明的孩子,就要告诉孩子:仅凭聪明是不会成功的,成功一定需要坚持;对于不是那么聪明的孩子,父母要向孩子灌输“勤能补拙”的思想,告诉孩子只要有耐心和恒心,一样可以成功。坚持就是胜利。
教孩子一些从重复中获得快乐的方法
重复去做一件事时,就会觉得枯燥,不仅小孩子会觉得无趣,就连大人也是如此,只是小孩子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也不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父母帮帮孩子。
例如,孩子背一篇课文时,可以教孩子一些灵活记忆的方法,还可以帮孩子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比如能够做到一字不错并声情并茂。一旦树立了目标,在向目标靠近的过程中,即使看起来枯燥的学习,孩子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培养
父母可以选择一样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做深入持久的培养,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计划和时间表。比如说孩子喜欢弹琴,父母就给他分阶段制定目标,当孩子出现厌倦情绪时,要耐心教育,要用成功的蓝图激励他,使他坚持。一旦孩子坚持一件事并获得了成功,就会深刻地理解坚持、忍耐的意义。
亲子提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做不喜欢做的事,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责任。就像父母们工作,很多时候也并不是有多感兴趣,甚至很讨厌,但也要认真去做,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父母要将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要让孩子明白:感兴趣的要学,不感兴趣的也要认真去学,这是责任。
2.孩子可以变得自觉一点儿
明明10岁了,现在读四年级。但他的学习自觉性仍然很差,只要老师不注意,他就搞小动作,只要父母不监督,他就偷偷玩。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是敷衍地完成,不是字写得特别潦草,就是马虎了事,明显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父母为此特意给他请了个家庭教师,监督并陪伴他学习,老师在时还好,老师一走,他的学习成绩就立马下降。
敷衍,说到底就是一个态度不认真、缺乏自觉性的问题,这在小学生当中极其普遍。确切地说,想让童年期的孩子像大人一样自觉学习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毕竟比较贪玩,自制力又不够强,自觉性不如成人。然而,父母还是可以对症下药,采取一些方法,使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并逐渐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专家分析:孩子为什么不能自觉学习?
(1)贫玩。
小学时期的孩子还处于天真无邪的童年阶段,他们贪玩、爱玩。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的:“孩子是在玩中长大的,不是在学中长大的。”可见,相对于学习而言,玩更符合孩子的天性,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简直就是一种任务。也许,在完成老师的作业时,在应付父母的监督时,孩子心里想的是没有看完的动画片、没有吃完的零食,想的是和小伙伴一起玩,想的是看电视、上网……所以为节省出玩的时间就敷衍了事。
(2)学习内容枯燥,提不起兴趣。
时到**,仍然有很多老师,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采取的是高压式的教育方法,很多父母也是只管孩子考了多少分,拼命地逼孩子背书、做题,孩子提不起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就敷衍了事。
(3)学习跟不上。
有些孩子学习跟不上,老师讲的课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在学习上没有任何成就感,于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厌学,上课和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
(4)没有目标。
到了高中以后,孩子虽然学习苦、学习累,但仍然会自觉去学,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明白学习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明白学习是替未来打基础,但小学时期的孩子不懂这些。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强加给自己的一种任务,有些孩子甚至认为自己是在替父母学习。虽然父母也常常对孩子讲学习有哪些好处,但孩子对这些枯燥的说教根本不放在心上,也理解不了。
(5)自制力差。
有些孩子也想认真学习,也想学好,想求上进,想在集体中出类拔萃,想获得父母和老师的认可,但自制力不够,控制不了自己的贪玩和分心。
(6)学习太累。
父母给孩子布置的任务太多,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的游戏时间完全被挤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闷闷不乐,厌恶学习,于是敷衍了事,与父母消极对抗。
聪明父母行动指南:这样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一些玩的时间
父母不要强逼孩子学习,这样只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抵抗,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讨厌的任务。无论父母望子成龙之心多么急切,都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
父母可以跟孩子做个约定:每天放学后温习完当天的内容并做完当天的作业后,其他的时间可以用于玩耍。但是作业的完成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倘若达不到标准,就不许玩。同样,定时抽查孩子的上课情况,告诉孩子:如果在学校时比较认真,放学后就可以玩了;但如果在学校时敷衍了事,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那么就玩不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