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非穿透青光眼手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非穿透青光眼手术(non penetrating glaucoma surgery,NPGS)是一类新型的抗青光眼手术,这一命名实际上包括了几种手术方式。目前流行的主要有三种术式:深层巩膜切除术(deep sclerectomy,DS),此术式中常同时进行胶原植入(deep sclerectomy withcollagen implant,DSCI);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交联透明质酸凝胶植入术[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 surgery(NPTS)with reticulated hyaluronic acid implant];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viscocanalostomy,VCS)。这三种手术方式具有共同的基础,即深层巩膜切除,在表层巩膜辦下切除深层角巩膜组织。所谓“非穿透。指的是在切除深层角巩膜组织的过程中,板层地切除外侧部分的小梁网,制成减压室(decompression space),同时保留了菲薄的内侧葡萄膜小梁网和邻近的狄氏膜形成小梁网一狄氏膜(trabeculo-descemetic membrane,TDM),房水通过这层薄膜渗入减压室中,再经过多种途径吸收。
由于NPGS无前房内操作,而且保留的非穿透部分的小梁网一狄氏膜限制了术后早期房水的过度外流,因此术后炎症反应很轻,滤过过强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恢复较快。另一方面,NPGS中,常植入不同类型的植人物于减压室中,维持了术后的功能性滤过。由于这两方面的优点,NPGS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NPGS的起源 NPGS*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Epstein。20世纪50年代末期,Epstein在手术切除侵犯位置很深的翼状胬肉时,发现房水逐渐从切除病灶后的角巩膜床渗出,这样眼压会下降。由此,Epstein设计了一种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在角膜缘附近做180。的深层巩膜切除,深度直达Schlemm管但不穿透小梁网,然后用球结膜覆盖创面。这种方法在术后早期有一定降眼压效果;然而一段时间后,由于结膜与深层巩膜床直接接触,在手术创伤的自然愈合过程中,瘢痕增生阻滞了房水外流而造成手术失败。Krasnov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一种类似的术式:窦切开术(sinusotomy)。他在术中切开Schlemm管,使渗出的房水经Schlemm管断端引入集液管中,再逐渐排人体循环。但是,他也是用结膜覆盖创面,因此无法避免瘢痕化形成。这两种手术方式因为无法维持期望的长期降眼压效果而未能获得广泛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