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奇特的经历
五、强迫症心理分析初探
强迫症,全称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神经质症的一种,其症状是患者明知某些念头和动作不合理、毫无必要或毫无意义,但竭尽全力也不能克制这些念头和动作的反复发生,患者为此深感焦虑和苦恼。
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来讲,这是由于患者情感体验过于深刻,在大脑皮层某个区域形成顽固的病理惰性兴奋灶,使兴奋过程向**过程转换发生困难。所以,只有反射行为(症状)重复多次后,才能平息兴奋灶的兴奋,使患者减轻紧张和焦虑。而精神分析则认为,强迫症是患者被压抑的潜意识能量的一种释放形式。患者的意识认为重复某些念头和动作是不正常的,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难以克制的症状背后隐含某种意义。
强迫症的性格基础是强迫性个性特点:自卑、内向、敏感、刻板、追求**等。这种人心理防御意识很强,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体验到剧烈的心理冲突,从而导致对自我的强烈不满。强迫症本质上是患者无力应付现实的启慰行为:旺盛的本体能量向外释放的渠道受阻,只能以某种仪式性的念头和动作获得替代的满足。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粘着在症状上,软弱的自我因离开现实环境而获得暂时解脱。问题出在患者有较强的自知力,知道强迫行为是不合理不正常的,就竭力抗拒和抵制,但抗拒和抵制又往往失败,在森田正马看来,产生了所谓精神交互作用的现象。正常人也有重复念头和动作,不过这种重复都能找到较为充分的现实理由,所以也就不会去主动克制,也不会伴随苦恼。譬如,你出门时正在考虑问题,忘了房门是否上锁,回去检查一次就放心了。然而,强迫症患者检查了好几遍仍担心有闪失,他对自己总持怀疑态度,用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注意力,指向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目标。强迫症原来叫做精神衰弱,这是一种精神的萎缩和自残。
在与强迫症的搏斗中,我先用行为疗法的原理,把一个橡皮筋套在手腕上,当症状出现时就弹拉它以转移注意力。我试图依靠顽强的毅力来克制强迫症状的发生。后来我认识了弗洛伊德,再后来是森田正马,我把两家学说结合起来,发现了强迫症的形成机制,而且大彻大悟,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