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双向拍卖的交易机制和交易策略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双向拍卖的交易机制和交易策略

  • 作者:詹文杰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49468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184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随着实验经济学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双向拍卖的作为实验经济学的重要起源之一,它应用和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本书从交易机制和交易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对双向拍卖的已有研究成果和作者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论述。第1章绪论,阐述了双向拍卖的特点、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第2章到第4章研究双向拍卖的交易机制问题,其中第2章为双向拍卖交易机制研究的概述。第3章研究交易机制对市场宏观表现的影响,包括涨跌幅限制规则、供需曲线和交易行为等的影响。第4章研究双向拍卖的价格行为,包括连续竞价和集合竞价的价格行为差异、涨跌幅限制和交易行为对价格行为的影响。第5章到第7章研究双向拍卖的交易策略问题,其中第5章为双向拍卖交易策略研究的概述,并对交易策略中的标高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第6章研究几种常用的交易策略对不同密度下的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包括两种“零信息”策略、通用“零信息”策略、增强“零信息”策略和基于马尔科夫链策略等。第7章对以上交易策略在连续竞价市场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并对策略之间的优劣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系统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等专业的教科书或
    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本章首先从单向拍卖与双向拍卖的区别人手,阐述了双向拍卖的特点以及研究的意义;然后对双向拍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双向拍卖的古典经济学模型和博弈论模型;*后,指出了本书的研究思路和作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给出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1.1 问题的提出
    拍卖(auction)--词源于希腊语“augere”,原意是增加的意思。作为世界上*古老的价格发现机制和交易方式之一,拍卖具有悠久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巴比伦就出现了拍卖奴隶。但是,对于拍卖的理论研究却是近50年的事情。1956年,Friedman从竞价者的角度提出了求解**价格密封投标中的*优竞价策略的模型;l961年,Vickrey从拍卖组织者和社会计划者的角度,研究了配置效率与收入问题;l987年,McAfee和McmillanE3]对拍卖进行了科学的定义:“拍卖是市场参与者根据报价按照一系列规则决定资源的分配和价格的一种市场机制。”
    关于拍卖的分类多种多样,几乎没有统一的分类方式,目前*主要的分类方式为:按照价格是否公开可分为公开拍卖和密封拍卖。其中公开拍卖中包括升价拍卖和降价拍卖两种:升价拍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英式拍卖(English auction),投标者连续公开叫价,新的叫价必须高于当前的投标价,*高叫价者中标;降价拍卖的典型代表是荷式拍卖(Dutch auction),投标者从高到低连续公开叫价,直到买者接受该价格。密封拍卖主要可以分成封标**价格拍卖(first-price sealed—bid)和封标第二价格拍卖(second-price sealed—bid),两者的投标报价过程均秘密进行,投标者只能知道自己的报价,且报价不能修改,*高报价的投标者中标,两者的**区别是在于中标者所支付的价格,封标**价格拍卖的中标者支付其所报的*高报价,而封标第二价格拍卖的中标者仅需支付次高投标者的报价。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双向拍卖研究概况
    1.2.1 古典经济学模型
    1.2.2 博弈论模型
    1.3 研究思路与已有成果
    第2章 双向拍���交易机制概述
    2.1 双向拍卖的模式与分类
    2.1.1 双向拍卖的模式
    2.1.2 双向拍卖的分类
    2.2 实验经济学与双向拍卖
    2.2.1 实验经济学的作用
    2.2.2 实验在双向拍卖研究中的应用
    2.3 双向拍卖市场的传统指标
    2.4 马歇尔偏移量
    2.4.1 马歇尔偏移量的提出
    2.4.2 交易人数对马歇尔偏移量的影响7
    2.4.3 小结
    第3章 交易机制对市场宏观表现的影响
    3.1 涨跌幅限制对市场宏观表现的影响
    3.1.1 涨跌幅限制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3.1.2 涨跌幅限制对集合竞价市场的影响
    3.1.3 小结
    3.2 供需曲线对市场宏观表现的影响
    3.2.1 供需曲线分布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3.2.2 供需曲线分布对集合竞价市场的影响
    3.2.3 不均衡供需曲线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3.2.4 不均衡供需曲线对集合竞价市场的影响
    3.2.5 小结
    3.3 交易行为对市场宏观表现的影响
    3.3.1 k-ZI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3.3.2 k-ZI策略对集合竞价市场的影响
    3.3.3 小结
    第4章 双向拍卖的价格行为研究
    4.1 价格行为及其数学描述
    4.1.1 双向拍卖的价格行为
    4.1.2 价格行为的数学描述
    4.2 交易机制对价格行为的影响
    4.2.1 股票市场中不同交易机制下的价格行为
    4.2.2 实验环境中不同交易机制下的价格行为
    4.2.3 小结
    4.3 涨跌幅对价格行为的影响
    4.3.1 股票市场中不同涨跌幅下的价格行为
    4.3.2 实验环境中不同涨跌幅下的价格行为
    4.3.3 小结
    4.4 交易行为对价格行为的影响
    4.4.1 平均值交易策略及其特点
    4.4.2 交易行为的实验与结果
    4.4.3 小结
    第5章 双向拍卖交易策略概述
    5.1 双向拍卖交易策略的特点和研究综述
    5.1.1 双向拍卖交易策略的特点
    5.1.2 双向拍卖交易策略的研究综述
    5.1.3 小结
    5.2 双向交易策略的介绍
    5.2.1 “零信息”交易策略
    5.2.2 通用“零信息”交易策略
    5.2.3 增强“零信息”交易策略
    5.2.4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交易策略
    5.2.5 小结
    5.3 交易策略中的标高研究
    5.3.1 标高的定义
    5.3.2 集合竞价市场的标高研究
    5.3.3 连续竞价市场的标高研究
    5.3.4 小结
    第6章 交易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6.1 “零信息”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6.1.1 两种“零信息”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影响的差异
    6.1.2 两种“零信息”策略影响差异的解释
    6.1.3 小结
    6.2 通用“零信息”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影响的证明
    6.2.1 参数“k”对连续竞价市场交易比例的理论证明
    6.2.2 参数“k”对连续竞价市场交易比例的实验证明
    6.2.3 小结
    6.3 增强“零信息”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6.3.1 增强“零信息”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6.3.2 增强“零信息”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影响的解释
    6.3.3 小结
    6.4 马尔科夫链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6.4.1 马尔科夫链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的影响
    6.4.2 马尔科夫链策略对连续竞价市场影响的解释
    6.4.3 小结
    第7章 交易策略的比较研究
    7.1 通用“零信息”策略的比较研究
    7.1.1 通用“零信息”策略比较的理论分析
    7.1.2 通用“零信息”的策略效应
    7.1.3 通用“零信息”的禀赋效应
    7.1.4 策略效应与禀赋效应的关系
    7 1 5 小结
    7.2 增强“零信息”策略的比较研究
    7.2.1 ZIP策略的自学习规律
    7.2.2 ZIP策略和ZI-C策略的静态比较实验
    7.2.3 ZIP策略和ZI-C策略的动态比较实验
    7.2.4 小结
    7.3 基于马尔科夫链策略的比较研究
    7.3.1 稠密市场的比较实验
    7.3.2 稀疏市场的比较实验
    7.3.3 稠密和稀疏市场差异的解释
    7.3.4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