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令椿李格非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生于宋仁宗庆历、皇祐年间(1048—1053年),字文叔,今山东地区人。少时就“俊警异甚”,很有才华。熙宁五年(1072年)发解(明清始称举人),时二十岁左右。过了四年,登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第。
从时间上看,正是宋神宗在王安石的支持下,从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二年(1078年)间,掀起的北宋第二次兴学高潮,史称“熙宁、元丰兴学”。这次兴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整顿太学和州县之学。熙宁四年,诏令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州县,普遍建立学校。王安石认为: “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建学校以复古” (《宋史》**百五十五卷《选举志一.科目上》)。于是,整顿学校教学,以《易》、(诗)、《书》、《周礼》、《札记》为教本,征求各路“经术行谊”之士为教授。当时对这些教本的解释,是以唐代学者孔颖达编纂的《五经正义》为准。这本书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兼顾到各学派的不同观点,但几十字的经文常常会有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字的注释,读书人不胜其烦。因此,王安石重新阐释《周礼》,删去繁琐的旧注,着眼于现实需要,名为《周官新义》,同时由他的儿子王雾和知制诰吕惠卿等人一起诠释《诗》、《书),合称为《三经新义》,以代替唐代宗时规定的《五经正义),并在神宗的准许下,于熙宁八年作为学生必读教材,颁布各路学校。
整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取消以诗赋声病取进士,以记诵默写试明经的传统科举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