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礼仪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礼仪

  • 作者:蒋璟萍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88544
  •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01日
  • 页数:230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教材从阐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的原则及功能人手,系统介绍了个人礼仪、公共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对礼仪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强调新颖性、形象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中掌握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等礼仪原则和相关的知识。本教材引入了**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礼仪的伦理学视角”以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的*新研究成果,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礼仪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人们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参考书。
    文章节选
    **篇 礼仪概论
    二、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因此,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于礼仪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
    (一)礼仪的析义
    中国《辞源》对“礼”的基本涵义的解释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中国历代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礼”的涵义和内容,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的总称;二是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三是指礼节仪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
    西方“礼仪”一词据��始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把那些进入法庭后所必须遵守的规则都写在一张长方形的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遵守。这中问的涵义跟汉语中的“礼仪”已经十分接近。当这个单词进入英语后,便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这个涵义已经可以跟汉语中的“礼仪”相对应了。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英语中的“礼仪”一词的涵义逐渐明确起来。目前的英语中具有“礼仪”意义的单词主要有以下四个:courtesy:指谦恭有礼的言行、礼貌、风度;etiquette:指礼仪、礼节和各种规矩;protocol:指外交、军事等特定领域里的相处准则;rite:指礼仪、典礼,也泛指习俗中的礼仪行为。
    世界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不相同。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曾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书。”英国社会学家艾米莉·波斯特说:“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另一位美国学者夏洛特·福特则认为:“礼节就是行为举止温文尔雅,使我们作为个人在为自己营造的生活中能够平和地、有成效地与他人共处。随着我们在具有不同文化要求的世界各地频繁旅行,我们必须变得更为灵活机动,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
    目录
    **篇 礼仪概论
    一、礼仪的变迁
    (一)礼仪的起源
    1.礼仪源于俗
    2.礼仪源于祭祀
    3.礼仪源于人际交往
    (二)礼仪的发展
    1.中国传统礼仪的发展历程
    2.西方**礼仪的发展轨迹
    3.东方**的礼仪和道德教育
    4.礼仪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财富
    二、礼仪的内涵
    (一)礼仪的析义
    (二)礼仪的原则
    1.和谐的原则
    2.尊重的原则
    3.善良的原则
    4.审美的原则
    (三)现代礼仪的特点
    1.简易性
    2.国际性
    3.规范性
    4.实用性
    5.灵活性
    三、礼仪的功能
    (一)交际功能
    1.培养文明素养
    2.奠定人际基础
    3.保证交往成功
    (二)道德功能
    1.行为调控
    2.人格完善
    (三)管理功能
    1.提高人才素质
    2.凝聚组织人心
    3.塑造组织形象
    四、学习礼仪的途径
    (一)整合学习内容
    1.将礼仪知识与道德要求相结合
    2.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
    3.将系统常识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二)创新学习方法
    1.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2.知识接纳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3.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第二篇 个人礼仪
    一、仪容端庄
    (一)保持身体的清洁
    1.口腔的保沽
    2.手部的保洁
    3.下肢的保洁
    ……
    第三篇 公共礼仪
    第四篇 职业礼仪
    第五篇 涉外礼仪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