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重庆市农村电影生态纵览
中国农村电影市场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繁荣之后,进入1990年代以来,呈现出逐渐下滑的颓势,而且似乎无可挽回。这种变化趋势与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转型不无关系。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的**个十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的中国农村电影市场出现了**的繁荣局面,以1982年的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全县95个公社中有92个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影放映队,其中德感、龙门、吴滩三个公社还修建了公社电影院。电影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可以说,1980年代中国电影的蒸蒸日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电影市场的**活跃。然而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党的工作**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业,大批青壮年农民离开乡村涌向城市,农村电影市场自然逐渐萧条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工作**理所当然地集中于城市,于是在1990年代,无论是创作生产、发行放映还是硬件设施、政策导向等方面,大中城市几乎吸纳了中国电影的所有资源,而广大农村甚至县级以下的城镇都成了被电影遗忘的角落,1980年代的辉煌成为永不再来的记忆。问题在于,进入1990年代以来,尽管电影资源过度地集中于城市,但城市却无法挽救中国电影整体下滑的命运。那么,当城市电影在社会转型时期遭遇如此的尴尬时,我们何不把目光转向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农村电影市场?或许,激活农村电影市场能够给中国电影带来一线生机?正是抱着这样的一丝期望,我们课题组开始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农村电影的生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