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思路决定“钱”途
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是否可以拥有财富。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富人的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表现出富人的慷慨和大度;而贫穷的思维造成真正的贫穷。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所想到的就是简单的生存,没有时间去想任何的事情了,头脑里没有了产生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富人的条件。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富人。只有先去学习,你才会得到他们富有的经验。攒钱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贫穷,因为连他的思维也贫穷了:赚钱会让人富有起来,因为这是一个富人的思维。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财富和头脑的关系: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富人生活是那么的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给您干活三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你要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三年后,服务期满,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何方。
十���过去了,昔日的那个穷人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了,而以前的那个富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寒酸。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穷人请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他这么富有的经验。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学到的经验赚取了**,而今你又用**买我的经验呀。”
攒钱是成不了富翁的,只有赚钱才能赚成富翁,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并不是说攒钱是错误的,关键的问题是一味地攒钱,花钱的时候,就会极其吝啬,这会让你获得贫穷的思想,让你永远也没有发财的机会。
贏家思维之一 “不想做老板的人不是真正的温州人”
温州人有—个普遍的想法,宁愿做1万元的董事长,不愿做l00万元的副总经理。有位‘温商”这样说:“在温州,即使你做了微软的CEOIBM的总裁,都还不如—个小卖部的老板‘值钱’。”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1983年,在西北大学的校门口,一名大学生到修鞋摊上补鞋,补鞋的是个温州姑娘。大学生冷香惜玉地说:“一个大姑娘给人修鞋不怕别人看不起吗?”姑娘反唇相讥:“一个大学生穿着破鞋不怕人看不起吗?”“你以后打算干什么?”“当老板。”‘你没有钱怎么当老板?”“我这不正在挣钱吗?”修鞋姑娘的愿望是当老板,这是温州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温州年轻人的理想不是到国有企业上班或讲棚关,大多想自己创业,办厂成店。经验不足的,都是先到一些民企去打工见习,等学得差不多了,出来自己干。连一些偏僻农村的青年也是如此,他们外出都是立足于自己干,不满足干做打工仔、打工妹。
温州人认为,自己为自己干,哪怕“事业”再小,但在精神上是自由的,这样干起来才有劲儿。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温州人则说:“不想做老板的^不县真正的温州人。”正是这种强烈的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愿望,让成千上万的温州人背起行囊,天南地北四处闯荡,寻找当老板的机会,为当老板,甘愿冒险。温州有—句名言:家家有项目,家家有老板。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宁为鸡口,勿为牛后”渗透到了温州人的骨子里。人人想当老板,这是温州八取得成功的巨大的动力。
修鞋匠变身亿万富翁
在这民营企业家群雄纷起的年代,外表儒雅的南存辉,骨子里流淌着古代将士的骁勇和不屈,正如他*爱唱的一首歌——《爱拼才会赢》。他始终认为:人的一生,*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难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南存辉,这个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终成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年轻富豪,连续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变迁之巨,其实就是一部传奇。
少年修鞋匠
南存辉的少年时代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从六七岁开始,南存辉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卖,以此挣一点钱贴补家用。
南存辉的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13岁那年,南存辉初中刚毕业,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选择了辍学,承担起父业。他每天挑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从此,校园里少了一个学子,人们的视野里却多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鞋匠。
13岁至l6岁,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修了3年皮鞋。生活的苦难塑造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更坚定了他的生活信心。天资聪颖的他,没有放弃对社会的观察和思索。
一个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入南存辉的手指中,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坚持为客人补好鞋。
回忆这段“非常经历”时,南存辉说:“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桶金
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其中更是掀起了一阵低压电器创业潮。看着别人都忙着办公司、挣大钱,年轻的南存辉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在1984年联系了几个朋友,四处借钱,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4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1个月,做的是*简单的低压电器开关。可谁知赚来的**笔钱只有35元。3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就从这35元的**桶金中,他仿佛看到了创业的曙光。
1984年7月,他与朋友一起投资5万元,在喧闹的温州柳市镇上因陋就简办起了一个“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开始了他在电器事业里的艰难跋涉。
但是,仅有创业的热情是不能成功的,首先,他们对电气行业不了解,其次,这几个人的力量用不到一起,各有各的打算。因此,“乐清县求精开关厂”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1991年,与朋友合作创办的“求精开关厂”解体后,南存辉吸收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员入股,组建了典型的家族企业——濡外旺泰电器有限公司,南存辉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
锋芒初露的南存辉意识到,正泰要想继续做大,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与温州其他老板们普遍的家族经营相比,南存辉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自正泰成立之日起,他就矢志不渝地推行股份制,以“股权释兵权”。当他的股权从l00%退到目前的不到20%,正泰却在他的“减法”中发展得越来越大。于是,南存辉充分利用正泰这张牌,走联合的资本扩张之路。他先后将当地38家企业纳人正泰麾下,于1994年2月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家企业集团。正泰股东一下子增加到数十个,而南存辉个人股权则被稀释至40%左右。
然而南存辉在摸索中渐渐发现,家族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无法更多更好地吸纳和利用**外来人才,而人才又是企业发展的**资源。到1998年,几经思考的南存辉突破阻力,毅然决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权**数,对家族控制的集团公司核心层(即低压电器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让出来,并在集团内推行股权配送制度,将*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为**的人才。
就这样,正泰的股东由原来的数十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南存辉的股份下降至20%。数十位百万“知本”富翁诞生了。家族色彩逐步淡化,而企业却在不断壮大,目前正泰已成为拥有资产3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年上缴税金逾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对此,南存辉坦陈:“分享不是慷慨,对创业者来说,分享是一种明智。”
创新与求变
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道路到底孰优孰劣的问题在业界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对此,南存辉始终坚持:不熟悉的不做;行业跨度太大,没有优势的不做;要多元化也是同心多元化。他告诉同行朋友:“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有非常多的行业让你选择,找上门来的各行业合作伙伴踏破了门槛。这样很容易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好比烧开水,你把这壶水烧到99度只差1度就开了,突然你心血来潮觉得那壶水更好,把这边搁下不烧了而跑到那边重新另起炉灶,新的一壶还没烧开,原来那壶也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