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上海基本经济制度与所有制结构变革
一、上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即实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惟一的经济基础。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在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一)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根据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机构和企业迅速建立起了国营经济。在不断壮大国营经济、确立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政策,在原料的供应、产品的收购、银行贷款、财政、税收等方面采取相注:本书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相应年份《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