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诗宋词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唐诗宋词研究

  • 作者:冷成金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64017
  •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1日
  • 页数:342
  • 定价:¥2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唐诗研究和宋词研究两编,以历史发展为顺序,对唐诗宋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梳理,**探讨了其审美特点,尤其从文化意蕴的层面阐释了唐诗宋词何以为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全书以充沛的人文情怀,深入浅出的文笔,力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踏入唐诗宋词的**,深入地领略其无比丰富的情感世界,真切地感受其无穷的艺术魅力。本书思想活泼,观点新颖,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流畅,适于阅读学习。
    文章节选
    上编 唐诗研究
    **章 贞观诗坛
    **节 六朝余韵
    明人陆时雍说:“调人初唐,时带六朝锦色。”(《诗镜总论》)所谓“六朝锦色”,主要指的是以梁、陈宫体诗为代表的对宫廷男女艳情之爱的表现及其铺张繁复、香艳淫靡的文风。宫体诗*早出现在梁代,突出的代表是当时正在作太子的梁简文帝萧纲。萧纲是个具有突出的艺术才能的人,他雅好文学,辞采俊发,六岁即能文,又居于东宫,因此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官僚文学集团,聚集了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等**诗人,其创作影响被及朝野,时称宫体。如萧纲写的《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诗作有三个特点,一是堆砌辞藻,二是以淫荡的目光审视妇女,三是对这种生活态度充满了自得自赏之意。其后的陈代是宫体诗繁荣的另一个时期,后主陈叔宝与重臣江总都热衷于宫体诗的创作,其中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为**: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该诗纯为刻画美人的娇美姿态,所谓“绮艳相高,极于轻荡”(《隋书•乐志》),正指出了该诗的特点。
    隋初文风延续南朝文风,浮靡不振,宫体诗仍然盛行,但值得一提的是,隋朝曾经进行过文风改革。李谔在《上隋高帝革文华书》中说:“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隋文帝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统一全国后,改革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并且发布命令,要**浮华的文风,并发布诏令说:“公私文翰,并宜实录”,甚至还当廷处置以浮华不实的文风写奏章的大臣。……
    目录
    引言 唐诗宋词之美
    上编 唐诗研究
    **章 贞观诗坛
    第二章 诗潮乍起
    第三章 孟浩然:干求、隐逸与山水田园的吟唱
    第四章 “诗佛”王维
    第五章 边塞强音
    第六章 李白:以情感观照现实的“诗仙”
    第七章 杜甫:扎根于主流文化深处的“诗圣”
    第八章 刘长卿、韦应物:从“立象以尽意”到“境生于象外”
    第九章 韩孟诗派
    第十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十一章 刘禹锡的怀古诗与柳宗元的山水诗
    第十二章 李贺:对生命悲剧意识的吟唱
    第十三章 杜牧��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第十四章 晚唐的现实主义诗歌
    下编 宋词研究
    第十五章 晚唐五代词概说
    第十六章 柳永:以生命填词
    第十七章 晏殊、晏几道:对生存的深情体味与彩云易散的伤感
    第十八章 范仲淹、欧阳修、张先等宋初其他词人
    第十九章 苏轼:为词立法
    第二十章 秦观:在抒写“情”与“愁”中建构婉约词风
    第二十一章 贺铸:阳刚之壮美与阴柔之优美的融合
    第二十二章 周邦彦:集前人之长而建立词的创作程式
    第二十三章 “苏门六君子”与北宋后期的其他词人
    第二十四章 李清照:在“当行本色”中展现闺情、爱情、别情和国破家亡之情
    第二十五章 南宋前期的词人
    第二十六章 辛弃疾:以爱国热情铸就伟词
    第二十七章 姜夔:以“清空”的词境建构词史上的地位
    第十十八章 南宋后期的其他词人
    结语 家园何处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