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稚朴纯真的原始设计意识
中国史前文化比过去所知有更为久远的历史。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从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到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从50万年前的“北京人”,到2万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可以看出,他们对形体的初步感受。北京人的石器尚无定型:山西“丁村人”则略有了规范,出现了尖状、球状、橄榄状等加工石器:到了山顶洞时期的加工石器已经很均匀、规整,而且还出现了磨制光滑、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的“装饰饰品”,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都用赤铁矿染过,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对形体的光滑规整、对色彩的鲜明突出有了*初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节律、均匀、光滑等)和主体感受,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装饰”则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尽管两者似乎都是“自然的人化”和“人���对象化”。但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冻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则是将人的观念、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是物态化的活动:前者与种族的繁殖一道构成原始人类的基础,后者则是包括宗教、艺术、哲学等“胚胎”在内的上层建筑。
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陶器,不仅造型生动,而且有了丰富的纹样和漂亮的色彩,各种形态的鱼、奔跑的鹿、爬行的蜥蜴、笨拙的鸟与蛙……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可以让人感到,这里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有的只是生动、活泼、轻快、淳朴和天真,仿佛一种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随着社会在发展。陶器的造型和纹样也在变化。继前期出现的各种动物纹样之后,开始出现了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波纹、漩涡纹、三角纹、锯齿纹等,它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和转换过程,即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是由模拟转化为表现的过程。陶器中的几何纹是以线条构成流转为主要旋律。线条、色彩是造型艺术中两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