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图解老子(插图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图解老子(插图本)

  • 作者:(春秋)老子
  •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 ISBN:9787807591368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201
  • 定价:¥11.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老子》妙悟万物的同时,又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推展延伸,与宇宙精神契合,而其中种种情感的潮汐波澜,回迭不已,他试图为变动的事物寻求稳固的基础,他更企图突破个我的局限,将个我从现实世界的拘泥中超拔出来,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地向上推展,向前延伸,以与宇宙精神相契合,而后从宇宙的规模上,来把握人的存在,来提升人的存在……
    文章节选
    **章
    题解:
    老子在《道德经》的**章中,就提出了“道”这一概念。“道”作为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在《道德经》全书中频频出现。本章的**个“道”,指的是宇宙问万物存在的本源与实质,任何事物的发展,无不依靠“道”这一原动力。老子指出,这种“道”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地表述出来的,故“道可道,非常道”。从今天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看,这恰恰反映了语言、思维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
    老子进而认为世界本生于无,“道”从“无”中创造并主宰世界,这与古代西方哲学认为上帝是世界创造者的观点相比,更具有唯物主义的理性光辉,这也正是老子哲学的精妙之处。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④;有名万物之母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⑧。
    注释
    ①道可道:**个“道”是老子哲学的专用名词和核心概念,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主要意思有三种:一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即构成宇宙万物的*初本源;二是指宇宙间万物的发生、存在、发展、运动规律;三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准则、标准。
    ……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上篇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编辑推荐语
    《老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它思想深邃,内容极为丰富。《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本书图文配合,二百余幅精美古代版画,还原经典的产生年代。选字注音,将生僻字读音一一标注,使读者诵读经典顺畅无碍。读解心得,紧扣今人面临的心灵困惑,用独特的视角以及今人的标准,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