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电影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电影史

  • 作者:李少白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87687
  •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01日
  • 页数:322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把中国电影史看作是一部由电影艺术、电影工业等多维体系组成的综合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流变,分时期、分阶段地对中国电影史中的电影作品、电影现象进行细致人微的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本书史论结合,尚变求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把握评述的公正性,是目前对中国电影史研究*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
    本书内容充实,观点明确,适用于普通高校本专科影视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美育课的通用教材。
    文章节选
    第二章 探索时期(1923—1927)
    **节 概述
    一、中国电影发展的**个热潮
    20世纪20年代,受**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整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作为一种娱乐产业,电影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这一态势的影响。因此,当《孤儿救祖记》一炮走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都取得骄人成绩之时,商人的投资热情开始转向电影,从而掀起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1923--1925年间,全国各地共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上海有141家。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公司仅仅空挂一个招牌,实际上��所作为:有的缺乏办公司的实力,以借用或拼凑器材及人才的方式进行拍摄。如专事拍戏装片的大中国影片公司(1925)和专拍滑稽片的开心公司(1925)等。
    这一时期比较**的公司,除早先已经成立的明星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外,还有大中华百合公司(1925)、天一公司(1925)以及迁至香港的民新影片公司等。从资本来源和经营方式来看,这些公司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之前的尝试阶段相比较,这些电影公司的探索已经达到相当自觉的水平。
    二、电影公司的不同面貌
    1.“明星“公司
    在体制运营、制片方针与出品风格上,“明星”公司都****。
    《孤儿救祖记》大获成功后,“明星”公司进一步扩大招股,增加投资。并自建摄影棚,增添制片设备。
    在制片方针上,“明星”公司也加以调整,原以张石川“处处唯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的“趣味”为主,改以郑正秋“营业主义加一点点良心”的“正剧”,并先后聘请包天笑和洪深加盟。
    2.“长城”、“神州”与“民新”
    三家影片公司在制片主张上虽稍有差异,但都显示出一定的社会关怀和艺术追求。
    ……
    目录
    绪论
    **章 尝试时期(1905—1923)
    **节 概述
    第二节 任庆泰戏曲短片与其他
    第三节 短故事片的实验与其他
    第四节 *初的长故事片
    第二章 探索时期(1923—1927)
    **节 概述
    第二节 “明星”公司的影片创作
    第三节 长城派、神州派、“民新”及田汉的试验
    第四节 欧化、尚古与唯美
    第三章 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
    **节 概述42
    第二节 古装片、武侠片——中国电影的两大类型
    第三节 初步的整合——联华新派与国片复兴
    第四章 变革时期(1932—1937)
    **节 概述
    第二节 转变作风的“明星”公司与倾向鲜明的“电通”公司的创作
    第三节 进步与保守共存的“联华”公司
    第四节 “艺华”、“新华”、“天一”及其他公司的创作
    第五节 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
    第五章 非常时期(1937—1945)
    **节 概述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
    第三节 延安地区的电影
    第四节 租界区的电影
    第五节 沦陷区的电影
    第六章 丰收时期(1945—1949)
    **节 概述
    第二节 官方电影机构里的两种创作
    第三节 “昆仑”群体与社会批判影片
    第四节 “文华”群体与都市人情片
    第五节 商业电影的新发展
    第七章 新中国电影创建时期(1949—1966)
    **节 概述
    第二节 “长影”集体
    第三节 “北影”集体
    第四节 “上影”集体
    第五节 “八一”集体及其他电影厂的创作
    第八章 禁锢时期(1966—1976)
    **节 概述
    第二节 从样板戏到样板戏电影
    第三节 故事片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第九章 再探索时期(1977--1992)
    **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三代导演的人道主义追求
    第三节 第四代导演的诗化意识
    第四节 第五代导演的历史贡献
    第十章 市场化时期(1992年至今)
    **节 概述
    第二节 市场化时期的主旋律电影
    第三节 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的市场化追求
    第四节 冯小刚及中国的贺岁电影创作
    第五节 新生代导演的个体写作与生存困境
    第十一章 香港电影
    **节 概述
    第二节 从粤语片到香港电影新浪潮
    第三节 李翰祥的古装历史片
    第四节 张彻、楚原和李小龙的武打片
    第五节 成龙的喜剧功夫片和警匪片
    第六节 吴宇森的英雄片与徐克的武侠片
    第十二章 台湾电影
    **节 概述
    第二节 从台语片到台湾新新电影
    第三节 李行、胡金铨的电影创作
    第四节 侯孝贤、杨德昌、王童的电影创作
    第五节 李安的电影创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史论结合,尚变求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把握评述的公正性,是目前对中国电影史研究*为完整和规范的一本教材。把中国电影史看作是一部由电影艺术、电影工业等多维体系组成的综合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流变,分时期、分阶段地对中国电影史中的电影作品、电影现象进行细致人微的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 本书内容充实,观点明确,适用于普通高校本专科影视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美育课的通用教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