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节 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古老的财政范畴,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历史上曾称为赋税、捐税、租税或贡税。税收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一般而言,税收占各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都在60%~90%之间,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无论对公司(企业)还是居民来说,税收都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
然而,什么是税收?什么是税收的本质?历来众说纷纭。
一、对税收概念的不同表述
(一)中国历史上对税收的种种称谓
在中国历史明文记载中,*早出现“税”字,并有历史典籍可查的是《春秋》所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其后,《左传·哀公二年》记,“初,周人与范氏田,公孙庞税焉”。两者相距一百多年,都发生在春秋中期以后,其时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中国文字由象形字衍化而成,“税”字由“禾”与“兑”构成,“禾”为谷物,“兑”字意为送达,在中国古代,“税”字的本意就是社会成员将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产品上缴给**。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税收还有多种不同的称谓:赋、租、捐、调、课、算、庸、粮、饷、榷布、钱、钞、估等,有时候,这些字或词也常常联用,其中联用*多、字义相近的词是“赋税”、“捐税”和“租税”,其实,正如字面存在差异一样,它们的内涵也存在差异。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税收一词才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用语,并专指是对各种税的总称。
(二)国外学者对税收的定义
“税收”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史学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乃至神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税收的奥秘,但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才逐步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