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是欧洲反封建斗争*激烈的时期,也是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文学采用新的题材和体裁,描写新人物,批判现实生活的弊端,宣传资产**民主思想,力图达到用“理性”教育人民起来创建新世界的目的。
欧洲各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不同的社会条件,任务也各有不同。英国启蒙文学产生在资产**革命之后,以扫除封建残余、全面揭露社会弊病、鼓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目的。主要成就是以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法国启蒙文学产生在法国大革命的准备过程中,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政治,富于政论性和哲理性,具有典型的启蒙特征。德国启蒙文学产生在诸侯割据、封建势力猖獗的黑暗时代,先是出现了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者莱辛,接着在“狂飙突进”运动中又出现了歌德、席勒等重要作家,80年代德国古典文学进入发展的新阶段。莱辛在美学和戏剧理论上有重要建树。他反映市民悲剧的代表作《爱米丽亚·迦绿蒂》,以深沉的感情愤怒控诉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尖锐揭露了宫廷的腐败和罪恶。席勒的剧作更有力地表现了对整个德国社会的批判精神。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的伟大转变时期,也是文学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是浪漫主义,它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流行对这一运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它在政治上是对封建领主和教会统治的反抗,在思想上是资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映,在文学上则是与古典主义的对抗。
浪漫主义作为全欧性的文学思潮,首先在德国兴起。代表人物有“耶拿派”的史雷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海德尔堡派”的布伦坦诺、阿尔尼姆;向现实主义过渡的霍夫曼、沙米索和海涅。霍夫曼*善于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反映现实,他对德国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观察敏锐、讽刺辛辣。 为保证卫电教材能及时反映科研新成果,适应教学需要,高等教育出版社根据**教委指示精神,组织力量对部分卫电教材进行修订。其中的《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名著选介》的修订版已于1994年4月出版发行。
《外国文学辅导》的修订工作是依据修订版的主教材进行的,新增专节作家拜伦、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泊桑、哈代、马克·吐温、马尔克斯、萨特、卡夫卡、乔伊斯、贝克特、罗摩衍那、艾特玛托夫、纪伯伦、迈哈富兹和索因卡等16位,并以“附录”的形式编入了普希金、左拉、弗吉尼亚·吴尔夫和加缪等4位作家的辅导文字,目的是帮助电大的学员学习外国文学新教材。另外,为了帮助学员们了解外国文学考核的情况,还调整和增加了“附录”的内容。
在修订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全国各地使用这套教材的同行们的指点和帮助。这套教材的修订版,是她的出版者、编写者和使用此书的老师们共同劳动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