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艺学界对文学理性-非理性问题的讨论成果,考察了这些讨论的知识学背景,及其对这一时期社会转折的参与和互动,检讨了讨论所反映出的理论自身的严重缺陷。全书用大量篇幅对笛卡尔以来理性的概念的发展及其与文学的关系作了回顾和梳理,试图对这一文艺学的根本问题提供学理上的基础。在概念史的梳理基础上,本书得出了文学理性的结论。文学需要理性,文学(审美)是形而上之思的**合法领域。但是,文学理性不是合理性意义上的理性,也不是形而上学的同谋。作为一种独特的认识论,文学理性随机地处理不可言说的冲动与语言操作之间的微妙的、创造性的关系。在道德实践方面,诗人通过一种乌托邦来提供有关善的道德理想,这不是一种可操作的社会改革方案,而是理想中的“应发生者为何”。提出文学理性是走出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下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困境的一个尝试,意在对人文理想的重建起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