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潜水医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潜水医学

  • 作者:陶恒沂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75165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376
  • 定价:¥51.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潜水医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潜水及潜水医学的发展简史、潜水医学与潜水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和世界各国在潜水及潜水医学领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全书分15章,共66节,主要内容有潜水装具与设备、水下环境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减压理论、减压方法和减压方案的计算、潜水疾病和事故,以及常规空气潜水、氦氧潜水、氢氧潜水、饱和潜水以及潜艇脱险的实施方法与医学保障。书后附有常用的潜水减压表和加压**表及其使用方法。
    《潜水医学》既可用作高等医学院校和水下工程学校的教科书,又可作为从事与潜水相关的各行业人员,包括医学人员、海洋工程技术人员、潜水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文章节选


    《潜水医学》第六版自2001年2月出版至今已4年余,2002年本书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级规划教材,我们于2003年上半年起组织有关专家成立编写组至2004年底完成了第七版的修订。
    本书内容涵盖潜水生理学、潜水卫生学、潜水医学、潜水装具与装备学各个部分,还介绍了潜水医学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即潜艇脱险的医学保障,内容全面。
    为方便初学者参考及现场潜水员或潜水医师的实践及应用,本书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各种潜水减压表、加压**表(包括2001年出版的《美国海军潜水手册》中新公布的“美国海军加压**表9”)等汇集在《附表》中。为节省篇幅,对第六版中原有的部分不太常用的减压表、**表以及理论组织氮饱和度检索表和肺氧中毒剂量单位检索表(可以用简易公式立即算出相应的数据)作了删减。
    本书曾于1965年出版**版,原名《海军潜水医学》,至1997年共出了五版。因本书对民用潜水、临床高压氧**等多方面均有指导与参考价值,2001年第六版时改名为《潜水医学》。前六版的主编分别为:倪国坛(**、三、四版)、韩光(第二版,未署名)、杭荣椿(第五版)、陶恒沂(第六版)。毋庸置疑,前六版为本版的修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前一版相比,本版对各章节作了重要修订,对各章节的编排也作了调整。并且与时俱进,以发展的观点新增了“海洋生物伤”、“潜水职业的有关心理学问题”和“氢氧潜水”等新章节,内容编排更全面、合理。
    由于潜水医学常涉及有关压力的问题,在压力单位的使用上,本书基本采用法定单位,若在实际应用或公式推导等方面有不便时,仍采用传统计量单位,或加括号注释于后,或与法定单位并列。
    由于潜水医学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国内缺乏相关的专业教材。本书既可作为医科院校、水下工程院校(如潜艇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各级潜水医师、卫生领导干部、潜水医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潜水员在与潜水活动相关的医学实践中参考应用,甚至还可作为国防医学教育的普及教材。
    我们力求第七版《潜水医学》能有所改进,以适应潜水医学基础教学、实践操作和临床**的需要。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错漏或缺陷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行和读者不吝指教,以利于下版继续改进。
    目录
    绪论
    一、潜水医学的定义和任务以及在潜水科学中的作用
    二、潜水技术发展简史
    三、潜水医学的发展简史

    **章 空气潜水设备、装具和步骤
    **节 潜水加压系统
    一、加压舱和操纵台
    二、空气供给系统
    三、供、排氧系统
    四、混合气系统
    五、加压舱的通信、照明、空调、供电
    六、加压舱的**操作
    第二节 通风式潜���装具
    一、十二螺栓通风式潜水装具
    二、三螺栓通风式潜水装具
    三、通风式潜水装具的水面供气设备
    四、通风式潜水装具的主要特点及与潜水员生理学的联系
    第三节 自携式潜水装具
    一、开放式潜水装具
    二、闭合式自携式潜水装具
    第四节 管供式轻潜水装具
    一、潜水面罩
    二、自携式应急供气系统
    三、水面供气装置
    四、**附属器材
    第五节 两用型潜水装具
    一、HJ802型潜水装具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二、HJ802型潜水装具系统的组成
    三、HJ802型潜水装具系统的特点
    第六节 常压潜水装备
    一、单人常压潜水服
    二、深潜器
    第七节 潜水的基本步骤
    一、潜水前的准备工作
    二、入水、下潜和着底
    三、水底逗留
    四、上升及出水
    五、潜水中的通信联系

    第二章 水下环境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节 水下低温和潜水员的体温调节
    第二节 水的阻力和潜水员的体力消耗
    第三节 水的浮力与潜水员的稳度
    一、水的浮力
    二、潜水员的稳度
    第四节 光在水中传播的特点及水下视觉
    一、能见度低
    二、视力差
    三、视野缩小
    四、空间视觉改变
    五、色觉的改变
    第五节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特点及水下听觉
    一、听力改变
    二、听觉辨别能力的改变
    第六节 静水压及高气压
    一、静水压的形成与计算公式
    二、静水压的表示方法
    三、**压和附加压
    四、静水压对潜水员呼吸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影响

    第三章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节 气体的基本物理定律
    一、波义耳一马略特定律(Boyle-Mariotte'slaw)
    二、查理定律(Charles’law)
    三、盖一吕萨克定律(Gay-Lussac’slaw)
    四、道尔顿定律(Dalton’slaw)
    五、亨利定律(Henry’slaw)与溶解系数
    六、气体的密度
    七、气体的扩散
    八、气体的比热容和热传导
    第二节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一、压力本身对机体的机械作用
    二、高气压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 惰性气体及其在体内的运动规律
    **节 概述
    第二节 惰性气体的饱和
    一、饱和及饱和度
    二、半饱和时间和假定时间单位
    三、饱和过程
    四、理论组织
    第三节 惰性气体的过饱和
    一、过饱和状态
    二、过饱和**系数
    第四节 惰性气体的脱饱和
    一、概述
    二、脱饱和与饱和的异同
    三、影响惰性气体脱饱和的因素

    第五章 减压方法及减压表
    **节 减压方法
    一、阶段减压法
    二、水面减压法
    三、SCC-DCC减压法
    四、吸氧减压法
    五、轮换呼吸多种气体减压法
    六、“*起码”减压法
    第二节 减压表
    一、减压表的分类
    二、减压表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 潜水减压病
    **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体内气泡形成是减压病的直接原因
    二、气泡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三、气泡引起病症的过程
    四、影响发病的一些因素
    第二节 症状与体征
    一、皮肤
    二、关节、肌肉和骨骼
    三、神经系统
    四、循环系统
    五、呼吸系统
    六、其他
    第三节 临床分类
    一、根据病情轻重分类
    二、根据发病后气泡存在的时间长短分类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五节 **
    一、加压**
    二、辅助**
    第六节 后遗症及预后
    第七节 预防

    第七章 潜水气压伤
    **节 肺气压伤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五、急救与**
    六、预防
    第二节 潜水员挤压伤
    一、全身挤压伤
    二、面部挤压伤
    第三节 耳气压伤
    一、中耳气压伤
    二、内耳气压伤
    三、外耳气压伤
    第四节 鼻窦气压伤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症状、体征及诊断
    三、**及预防
    第五节 胃肠气压伤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处理
    四、预防

    第八章 氧中毒
    **节 临床表现
    一、肺氧中毒
    二、**神经系统氧中毒
    第二节 病因及影响因素
    一、病因
    二、影响因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一、活性氧损伤
    二、酶活性受**
    三、生物膜受损
    四、**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
    五、脑内肽类物质含量改变
    六、神经体液因素
    第四节 处理及预防
    一、急救与处理
    二、预防
    第五节 眼型氧中毒及其他系统的氧中毒
    一、眼型氧中毒
    二、其他系统的氧中毒

    第九章 其他潜水疾病与创伤
    **节 氮麻醉
    一、主要表现
    二、发病机制
    三、影响因素
    四、处理
    五、预防
    第二节 潜水员二氧化碳中毒
    一、潜水员二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二、二氧化碳中毒的病理生理
    三、症状和体征
    四、急救和**
    五、预防
    第三节 潜水员缺氧症
    一、潜水过程中导致缺氧的原因
    二、症状与体征
    三、急救与**
    四、预后
    五、预防
    第四节 淹溺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
    六、**
    七、预后和预防
    第五节 海洋生物伤
    一、鲨鱼咬伤
    二、水母螫伤
    三、海蛇咬伤
    四、有毒鱼类致伤
    五、珊瑚、海葵类致伤中毒
    六、棘皮动物致伤
    第六节 水下爆炸伤
    一、水下爆炸伤的发生
    二、致伤原理
    三、症状和体征
    四、诊断
    五、**
    六、预防
    第七节 潜水员体温过低
    一、病因
    二、分类
    三、体温过低对机体的影响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
    七、预防
    八、预后

    第十章 空气潜水
    **节 平时的医学保障
    一、营养指导、卫生教育和定期体格检查
    二、加压锻炼、氧敏感试验和体育活动的组织
    三、指导潜水员作息
    四、指导潜水员学习互救技术
    五、监督潜水员对潜水装具检查和消毒
    第二节 潜水作业时的医学保障
    一、一般情况下潜水作业的医学保障
    二、特殊条件下潜水作业的医学保障
    附录:潜水员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的医学要求
    一、潜水员心血管系统的医学要求
    二、潜水员呼吸系统的医学要求
    三、潜水员神经系统、视觉、听觉功能参数的医学要求

    第十一章 氦氧潜水
    **节 氦气及其在潜水中的应用
    一、氦的存在及其一般特性
    二、氦在潜水中的应用
    第二节 氦对机体的影响及其在潜水中的意义
    一、无麻醉作用,适用于深潜水
    二、呼吸阻力小,能减轻呼吸肌的负荷
    三、扩散速度快,有利于含气腔室内外调压
    四、饱和及脱饱和快,过饱和**系数小
    五、散热快,增加机体能量消耗
    六、语音改变
    第三节 氦氧重潜水
    一、氦氧重潜水装具
    二、氦氧重潜水的主要设备
    三、氦氧重潜水的实施要点
    第四节 氦氧轻潜水
    一、氦氧轻潜水装具
    二、氦氧轻潜水的主要设备
    三、氦氧轻潜水的实施要点
    第五节 氦氧潜水医学保障工作的特点
    一、潜水前潜水医师的责任
    二、下潜过程中和水底停留期间的医学保障
    三、上升出水及在加压舱内减压时的医学保障
    四、减压结束后的医学保障
    五、氦氧潜水减压病

    第十二章 氢氧潜水
    **节 氢的发现及一般特性
    一、氢的发现
    二、氢的一般特性
    第二节 氢氧潜水的生理学研究
    一、无毒性作用
    二、有麻醉作用
    三、扩散速度快
    四、散热快
    五、语音改变
    六、氢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七、氢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八、减压问题
    第三节 氢氧潜水的探索性研究
    一、氢氧潜水的研究历史
    二、氢氧混合气的**配制和氢氧潜水遇到的特殊问题

    第十三章 饱和潜水
    **节 概述
    一、定义
    二、原理
    三、优越性
    四、饱和一巡回潜水
    第二节 饱和潜水的设备及实施步骤
    一、饱和潜水舱
    二、生命保障系统
    三、饱和一巡回潜水的组织实施
    第三节 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特点
    一、饱和潜水员的选拔和训练
    二、饱和潜水呼吸气体的选择
    三、饱和潜水环境条件的控制
    四、饱和潜水时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
    五、饱和潜水及饱和一巡回潜水的减压
    ……

    第十四章 潜艇脱险
    第十五章 潜水职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附表1 我国空气潜水减压表
    附表2 国外空气潜水减压表
    附表3 我国氦氧常规潜水减压表
    附表4 前苏联氦氧重潜水减压表
    附表5 潜艇员水下出艇减压表(供2-8型装具用)
    附表6 加压**表
    常用潜水医学词汇汉英对照
    常用潜水医学词汇英汉对照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