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研究生教学用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研究生教学用书

  • 作者:庞卓恒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43331
  •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1日
  • 页数:305
  • 定价:¥31.4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是由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定通过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是**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八五”**项目的*终成果。作者通过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对比分析,以正本清源的方式重新认识、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共三编,分别为“唯物史观的再认识”、“唯物史观与中国史研究”和“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适合哲学、史学和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相关学科的教学参考书。
    文章节选
    这个“五段论”的逻辑谬误,我们留待后文剖析。这里须着重指出的是,波普尔把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论与宗教神学的天命论和法西斯主义的种族决定论混为一谈的手法,确有一定的迷惑力。波普尔显然是利用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过的一些令人痛心的错误,特别是某些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曾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的代表者自居,发动过以强制手段强迫人民群众“顺从历史规律”的蠢事,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过很大伤害。波普尔利用那些蠢举在人们心灵中留下的伤痛,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宗教神学的天命决定论和法西斯主义的种族决定论混为一谈而加以诋毁,其迷惑力确实不可低估。而我们对“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某些理解和阐释上的缺陷,是不利于消除那种迷惑力的。
    应该承认,在如何阐释历史发展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和人们的主体意愿的选择性的关系问题上,我们的确存在着缺陷,或者说存在着理论上的困惑。例如,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历史进程有时顺应着某些个人或群体的意愿前进,有时又逆着那些个人或群体的意愿前进,而顺着另一些个人或群体的意愿前进。于是就说,这正好证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的,你的意愿顺从了它,就能成功;不顺从它,就必然失败。总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都要自行其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样解释似乎说得过去。可是,在历史和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历史进程不是顺着某些个人或群体的意愿朝着前进的方向演进,而是顺着另一些个人或群体的意愿朝着逆转的方向演进。这又作何解释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解释是说,历史中有前进也有逆转,这本来就是历史的辩证发展规律。可是这并未回答为什么会前进或逆转。这种解释无异于说,“因为它的本性就是那样,所以表现出来就是那个样子”。另一种解释是说,前进是必然的,是主流,是合乎规律的;逆转是偶然的,是支流,是暂时脱离规律的轨道,迟早是要回到规律的轨道上来的。可是,“规律的轨道”既然可以按某些个人或群体的意愿而脱离开去,它还能叫做“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吗? 唯物史观,按恩格斯的定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证明,人类自身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推动自身的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从低级向**发展,从而也就必然要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从低级向**发展,而且都必然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这是全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它的这一基本内核决定了它是指引全人类走向真正的自由和解放的科学,同时也是指引历史学乃至一切社会科学成为真正科学的指针。
    作为指引全人类走向真正的自由和解放的科学,虽然它本身是从以往的人类历史进程的实证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科学认识,但又必然要接受现实的历史进程的检验。因为人们总是首先根据现实的体验来判断某种学说的是非得失的,只有从现实的体验中感受到某种学说与他体验到的现实吻合时,才会接受那个学说。
    当前,唯物史观在现实的历史进程的检验中,面临着它诞生以来*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自本世纪初取得**个伟大胜利——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以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到本世纪60年代把它的胜利旗帜插遍了地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而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却似乎突然地急转直下,出现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大回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它诞生以来*严重的一次大挫折。与此相对照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却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重重危机中摆脱出来,显示出了新的生命活力。面对着这样的世界历史进程,一些本来就对唯物史观存有偏见的人们,更加振振有辞地宣称,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来就是“神话”,现在已被事实宣告了它的“彻底破产”。一些本来还有些相信唯物史观的人们,面对着这样的世界历史进程,也难免对唯物史观产生了种种的疑惑:它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果真与客观历史进程相符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真能代替资本主义吗?历史的发展演变真有什么必然规律吗?……这就是我们在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理论上面临的挑战。
    目录
    甲编 唯物史观的再认识
    **章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节 偏颇、诘难和困惑
    第二节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第二章 历史发展规律的再认识
    **节 什么是规律
    第二节 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三节 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上)
    社会历史阶段的不可跨越性和可跨越性
    第四节 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下)
    自然条件的制约与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
    第五节 历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

    第三章 殊途同归的东西方历史路向的求索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意义
    **节 怎样追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
    第二节 联系《草稿》看《序言》
    第三节 马克思怎样看待当时的东方社会
    第四节 60年代以后马克思笔下的东方社会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启导意义

    第四章 从多样性探寻规律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启示
    **节 探索的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未有终结的求索

    第五章 历史发展动力的再认识
    **节 “*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
    第二节 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历史过
    程看历史动力
    第三节 怎样看待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

    乙编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研究
    第六章 唯物史观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节 历史的回顾
    第二节 从百家争鸣中逐步取得共识
    第三节 怎样看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阶段和春秋战国之际的大变革

    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资本主义萌芽滞缓原
    因的探索
    **节 因果关系的困惑
    第二节 中西封建社会劳动者物质生产能力发展历程的比较
    第三节 根本原因和多种因素的作用
    第四节 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第八章 中西历史文化比较及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节 **次高潮的回顾
    第二节 世纪末的高潮·与世纪初的比较
    第三节 历史文化比较的理论、方法论探讨
    第四节 文化观、方法论与实证比较
    丙编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第九章 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危机和变迁
    **节 唯物史观激起的反响
    第二节 西方传统史学的危机和新史学的兴起
    第三节 新史学的勇猛推进和踟蹰徘徊

    第十章 面临二难抉择的历史哲学
    **节 哲学和历史哲学·“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
    的历史哲学
    第二节 唯心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对峙
    第三节 回避不了的本体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
    主要参考书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