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璀璨历史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与社会条件。
秀美险峻的山川,复杂多变的立体气候,富饶丰盛的物产,众多民族的相互交融等因素铸就了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历史文明。这也是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明的组成部分。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主要的历史印记之一。建筑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隐含和传递着人类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的综合信息。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人类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重要综合性物证。
由于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分布在云南各地的乡土建筑虽然经历了历代的天灾人祸,但仍有不少遗存。这些建筑多半是明、清时期兴建尚遗存至今的。本书的作者经过一-卜余年的努力,不惜跋山涉水跑遍了云南各地,收集和拍摄了大量的明、清时期遗存的乡土建筑,包括绝大部分的民居建筑,按滇西北、滇西、滇东北、滇中和滇南等地区进行编排,虽以《云南明清民居建筑》为书名,但却包容了乡土建筑的各种类型,而不仅仅局限于民居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是云南乡土建筑的精粹,反映了云南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文化和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的交融渗透。滇中地区的“一颗印”民居,滇两和滇西北地区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等除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宗族、家庭观念之外,也反映了彝族、白族、纳西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与汉文化的渗透,除民居之外的其他建筑也反映了汉文化的影响,这是云南乡土建筑所特有的现象。
云南民居建筑有井干式(俗称木檩房)、干栏式、土掌房和合院式四种类型,分布在云南各地,各具不同的特点,分别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前三种类型多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建构技术较粗糙,耐久性较差,明、清时期**至今的建筑几乎没有了;后一种合院式民居多在滇东北和滇中地区,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建构技术较精细,使用年限相对较长,故云南明、清时期遗存至今的民居多为合院式建筑。建水的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白族和纳西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和彝族、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都是合院式建筑的代表。
民居建筑是乡土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不l司于官式建筑。乡土建筑虽然在规模、建构技术、装饰和细部处理等方面不如官式建筑,但乡土建筑的布局灵活,更能适应自然环境,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乡��建筑隐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因而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进行云南民居调查研究的时候,开始也只着眼干民居建筑。在调查过程中才发现了村寨中的其他建筑,如寺庙、寨心、寨门、戏台、水井及桥亭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村寨的布局和民居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