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一)直接经验
在这里,我所说的“直接经验”其实就是生活经验,是生活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馈赠。
在进人关于怎样积累“生活体验”的论述之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初涉剧本写作的人们偏激地将“生活经验”与“苦难生活”画上了等号,暂且称之为“苦难决定论”;其二,创作者在缺乏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将创作的着眼点位移到主观臆想的娱乐与戏说上,导致作品偏离了现实主义的轨道。
首先,我们必须要澄清的一点是,生活经验不能等同���苦难,苦难并不是形成**文艺作品的必要条件。
对于那些生活经历相对比较直线条的创作者,特别是现在在校学习影视创作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缺乏生活体验和积累成为他们*感恼火的事情。我时常会听到我的学生有这样的抱怨:“我们没有生活,当然也写不出东西。”在他们看来,生活是应该波澜起伏的,应该有大起大落,至少应该有点儿与学校生活和家庭幸福不同的味道。这样的印象实际上来源于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只有经历了磨难的人生才是深刻的人生,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苦难的价值,也只有经历过苦难生活洗礼的人方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于是,这些孩子们会成天抱怨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单调乏味,天P3天琢磨着到哪里去找找“真正的生活感觉”,甚至幻想着自己有时候也能遇见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曾经经历的磨难。似乎有了苦难经历,创作才拥有了真正的生活之源;似乎有了与众不同的经历,这些生活素材就会在艺术作品中自动生效。
这种想法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无数艺术家的成功都为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苦难在造就天才方面拥有着神奇而非凡的力量。的确,如贝多芬、莫扎特、巴尔扎克等一类的艺术天才似乎都不曾得到命运之神的多少眷顾,他们经历过经济的窘迫、生理的障碍和情感的失意;屈原、司马迁、曹雪芹等一类中华文化命脉的传承者,的确也遭受着来自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和生理痛苦的多重折磨;即使是现在大红大紫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和陈凯歌,青年时代也曾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与心灵的磨砺,经历了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给予他们的独特生活体悟。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生活的沉重所换取的是他们对于艺术事业的坚定执著,苦难带给他们心灵深处的冲击转化为了美丽的音符、不朽的篇章和撼人的影像。苦难赋予他们个人意志的坚定,对生活艰难的感悟,以生活和生命的代价换取的是思考的深度与心灵的敏感。对于这些天才艺术家而言,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