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各人的情况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症状,程度也会因人而异,然而总的经历体会可以划成几个主要阶段。**阶段:观光阶段。这是一个兴奋期。初到一个**,人们突然面对一个新奇、充满异国情调的文化环境会感到很兴奋,有一种大开眼界,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感受,喜欢去讲外语并努力去寻找两种文化的类似之处。第二阶段:陌生、失落阶段。这时人们慢慢地感到不舒服,饮食不对胃口,与当地人往来不知如何应付。开始发现这个新环境中有许多事情自己难以理解,与本国文化中的情况大不相同。语言不通或是不能很好地应付人和事,经常造成误解,很难解释或是沟通思想与感情,陷于一种无能为力的处境。此时,极想同本国来的人住在一起,思乡心切,看新东西不顺眼的感受互相传染。第三阶段:恢复阶段。对周围的环境、情况和人开始熟悉,生活和学习中开始与当地的同事、朋友谈论自己初来的体会,因而获得大量学习目标语的机会,对新的文化又重新感兴趣,跨文化敏感度**。第四阶段:基本适应阶段。能大致理解这个新文化社会的运转情况,接受它并开始认同。语言学习迅速提高,与当地朋友、同事交流开始心领神会,有了自如运用目标语的感受,对当地特有的文化现象持开发态度,并极力去理解。
对于上面谈的种种文化差异感受和认识变化,人们也持有种种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法。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发展像上面的那些认识变化,而是采用一种逃避的策略,同来自本国的同胞或文化社团住在一起,孤立于新环境之外,尽量不参与,成了水中的一块石头,依然故我。但多数人是把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暂搁一边去追求同化,“西方化”或是“东方化”。完全沉浸在新的文化、语言之中。还有些人则采取抵制的态度,试图去改变新环境中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而不是去适应。事实上,**、三种人的态度和做法会加重文化冲击的消极方面,他们像鸭群中的鸡,速度、步调和习惯都不合拍。很容易产生本民族**论的偏见,一切都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来判断,结果工作、学习、人际关系都受到严重影响,外碍水平也停滞不前。第二种人则好得多,在追求同化的过程中,得到不少好处,思想开放,外语习得迅速,很快其水平就可以与本地人相差无几。生活方式也当地化,基本适应目标语社会生活。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而目前这一次的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
这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首先是全球信息时代降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在**“地球村”,离开翻译谈论知识信息,是不可思议的。同时,这次翻译高潮的出现又是以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新政,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之路为契机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在人类高奏和平发展的大乐章中,翻译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旋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进军里,翻译必然是一支活跃的先头部队。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