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早期的无机化学主要是围绕着周期表,从事各种元素无机化合物的提取、制备、性质、应用和宏观规律的研究。
学科的发展依赖于高新科学技术的需求渗透和学科本身内在的进步创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发展原子能技术而实行的所谓曼哈顿计划及20世纪50年代初金属有机配合物二茂铁的合成及其夹心结构的确定为契机,使得无机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时期”,从而出现了很多新的反应、新的方法、新的结构、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
近代无机化学的发展显示了两个新趋势。一方面,在研究对象上由于无机化学和化学中其他学科的交叉,在广度上形成了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特别是配位化学等新的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由于和物理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而更为重视物理的理论工具和近代物理的实验技术,从而在深度上由宏观到微观对分子、簇合物、超分子、纳米、分子聚集体等层次的结构以及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光电和信息材料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为反映当前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以适应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部遴选了一批新的研究生教材。陈慧兰教授主编的《高等无机化学》一书是在本科无机化学教学基础上,进步反映了当前无机化学的基本趋势,也就理所当然地入选为该计划的**化学类教材之一。该书从现代理论的角度讨论无机化学的某些重要课题,**阐明了几类新型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成键和反应性。
为便于教学,本书对于一些现代重要的化学理论,如群论、分子轨道理论、配体场理论等的讨论,主要采取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阐述。对本书提及的一些现代物理研究方法也只是侧重于它们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而对它们的理论原理及推导不加赘述,详细地论述则可参考有关专著本书的特点是选材新颖,陈述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便于自学。讨论重要概念时多用具体实例引出,形成概念后再以实例加以说明。每章后均附有习题和参考资料,以启发同学和指导学生自学。颇为符合辩证法理论的教学方法。
本书的前身--《理论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及其讲义已在教学中使用了十多年;并且得到我国无机化学前辈戴安邦教授的指导和肯定。相信在此基础上修订、补充、重新出版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将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