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生态理性哲学导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生态理性哲学导论

  • 作者:唐代兴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90329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334
  • 定价:¥23.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当代人类何以才能理性地生存发展”,这是作者二十多年始终不渝地探讨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作者从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哲学和科学等方面展开了多展次的思考,初步构建起以生态语义场为本体论的生态理性哲学新思想,提炼出生态整体的哲学方法的反思性的整体拓展与超越研究,即融铸成本书。
    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之觉悟与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悟性之思与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智慧之西方传统。
    本书所主张的生态理性哲学融合与贯通“不变中求变”之思辨智慧“变中求不变”之悟性智慧,以人与世界生态一体存在为基点,以“已在-此在-彼在”相融流共生、互生为视角,以人-文化生态语义场和世界万物之间相向言说的整体生态智慧。生态理性哲学以更高远的存在境界和更广阔的生存视域,在生存论分有与解构中谋求存在论的融合与贯通,在配享融合与贯通智慧洗礼的进程中达向更高水平的分有与解构;并在新的分有与解构中开辟更为广阔无限的融合与贯通之路,以此而生生不息。质言之,本书致力于在“哲学终结”论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双重时代背景中拓荒,即
    文章节选
    书摘
    毕达戈拉斯*早提出“哲学”概念,他把“哲学”定位为是生活的旁观者的沉思。但毕达戈拉斯把哲学理解成是旁观者的沉思,只是从哲学家的态度和其思维一认知方式角度来定位哲学,并不标明哲学何以为哲学的来源。在我看来,哲学来源于哲学家对神秘悠悠的天宇和浩瀚无垠的自然的无边想象与幻想(我想这也是科学、宗教、艺术以及人类一切精神想望与探求的*终根源):康德终身都没有走出生养他的故土可尼斯堡,却开创了先验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海德格尔的哲学人生始终与他的林间小路融为一体,而无边的想象与幻想却成就了他的大道大言。哲学始终是哲学家在时代境遇中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心灵化探询,心灵与天宇、大地、生命万物的相交相融,与天籁之音、地籁之音、物籁之音、人籁之音相合乐成章,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天启般的无限想象与幻想;二是能获得独特体验与领悟向天、地、神、人会际的现实生活甬道:对康德来讲,其生活甬道是那条密植着菩提树的乡间小径;而对海德格尔来讲,则是使其终身以许的“田野道路”;三是一颗平常又平常的心:康德和海德格尔都生于平常之家,前者诞生于一个小手工业家庭,后者的家族世代是普通农民和手艺人。当一个人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并找到一种终身以许的方式去无限地想象和幻想神秘悠悠的天宇和浩瀚无垠的自然,去关怀人的世界性存在命运的时候,哲学就构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进程。
    我之所以敏感和好奇人的世界性存在境遇,之所以与当代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对其生存困境的追问结下不解之缘,主要不是哲学家们的哲学智慧的开启,也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为早年的生活经验和坎坷的人生经历所激励。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失学,与放牛割草为伴,可以引以为美好回忆的外在东西并不多。生养我的故乡,是位于四川东北地区的广安县杨坪乡,这是一个浅丘陵地带,既没有大江大河也没有高山深壑,举目一望,塞满眼底的只有光秃秃的连绵不断的小山包,冬天北风呼啸,夏天干旱绵绵,灾荒不断。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把人的生存完全暴露在贫困挣扎线上的地方。但正是这样一个贫乏的地方,却使我童年的心灵孕育出自然与人、大地与生命相共生的原始关联性的断裂意识,并潜滋暗长地扎根在我无知的生命中。
    童年的生活是贫困和单调的,然而童年的幻想与神秘却是无穷的,这种无穷的幻想与神秘几乎构成了我时时为饥饿所困扰的生命的全部神圣之源:我家住在一个拥有十几户人家的三合院里,
    ……
    目录
    序汤一介(1)
    理性生存的执著追问
    ——读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高 楠(1)
    前言:存在的当代之需与哲学的生态之路(1)
    一哲学之源:天人相通的遐想与人神相融的敬畏(2)
    二哲学家:边缘域中的心灵一精神和智慧一真理的拓荒者(4)
    ……
    编辑推荐语
    本书致力于在“哲学终结”论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双重时代背景中拓荒,即从对象、视域、方法等方面担负起重建当代人类新哲学的任务。主张的生态理性哲学融合与贯通“不变中求变”之思辨智慧与“变中求不变”之悟性智慧,以人与世界生态一体存在为基点,以“已在一此在一彼在”相融流共生、互生为视角,以人一文化生态语义场和世界存在生态语义场之相向书写进程为视域,探询人与天宇、大地、生命万物之问相向言说的整体生态智慧。 书评
    当代人类何以才能理性地生存发展?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之觉悟与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悟性之思与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智慧之西方传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