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维德丽(第五章)
玛尔根德耶说:
于是年富力强的萨谛梵,
偕妻子莎维德丽作同伴,
采集了果实,装满了果篮,
随即动手把树木砍。
他一面用力把树木砍,
啊,不由得全身出了汗。
他这场辛苦的劳动
使得他头脑痛难堪。
他劳碌得痛苦又疲倦,
便走近爱妻把话谈:
“我这场辛苦的劳动
使得我头脑痛难堪。
“莎维德丽啊!我全身难受,
我的心也好像痛不可言。
言语有节的莎维德丽啊!
看来我已病倒在林间。
“我感觉到我的头上
好像有乱箭往里钻,
贤妻啊!我一心想睡倒,
我再没有力量在这儿站。”
莎维德丽连忙走上前,
伸手把丈夫来抱起;
把他的头放在怀中,
就在地上坐下去。
这时受苦的莎维德丽
正想着那罗陀的言语,
那时辰、晷刻和日期,
她一一在心中细算计。
不一会儿她就看见了
一个人身穿黄色衣,
头戴王冠,身躯雄伟,
像太阳一样放光辉。
黑黝黝颜色,红眼睛,
手执绳索,令人惊,
他在萨谛梵身边站,
紧紧注视着他一人。
她看见这人就忙站起,
轻轻把丈夫移在地,
合掌敬礼开言说,
满心颤栗伤心女。
“我认识你是天上神,
你这样身形决非人;
神啊!请发慈心告诉我:
来此何事?是何神灵?”
阎摩说:
“莎维德丽啊!你忠于夫君,
你也曾修过一些苦行,
因此我才和你说话,
贤女啊!你应知我是阎摩神。 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册)的辅助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对外国文学有一个感性而全面的认识。本书的编选标准与以往的《外国文学作品选》不同,主要原则有两个,**个是实用性,第二个是与教材紧密结合。
首先,要考虑到实用性。何谓实用性?切合学生的需要,可在不长的时间内看完,并能为学生所购买,这就是实用性。外国文学名著数以百计,苏联有过一套200种的丛书,我国也曾编纂过一种三套丛书,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约增至300种。可是,对大学生而言,谁又有那么多的时间读完这二三百种作品呢?须知不少巨著长达100万字以上。萨特的《厌恶》描写到一个自学者,他按图书馆藏书的字母顺序来读书。这种读书方法不用说既迂腐又愚蠢,断然看不完图书馆藏书,既学不到系统的知识,又浪费时间。给大学生规定二三百种外国文学作品作为必读书,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妥当的。为配合教学,先是有周煦良主编的《外国文学作品选》一套四册应运而生。这套作品选被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编选的,缺乏20世纪的作品,所以80年代以来又有十来套《外国文学作品选》陆续被出版。后来出版的作品选,在作品上有所增加,但编选思路与**套作品选大同小异,即基本上采取节选的方法:每部名著只选一小段。这种编选方法的弊病在于: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只能是支离破碎的,因而后来有的作品选详尽地写出名著各章节的提要,企图弥补节选的弊端。可是,提要毕竟代替不了原作,而且,原本生动多姿的作品却变得干巴巴的。读者欣赏的不是小说或诗歌,而是编选者的文字;提要写得不好还会使读者味同嚼蜡。另外,这些作品选喜欢贪大求全,力图把所有的外国文学名著囊括其中,因此往往出到五册,甚至更多,一般学生无法购买这一大套作品选。与此相反,我们企求让学生手头有一套经济上承受得了、不算太厚(上、下册)的名著选。为此,本书将作家的代表作片断与完整的作品(中短篇、短诗、散文)相结合,以此作为编选的原则。大作家的代表作往往是鸿篇巨制,但他们的中短篇作品和散文仍然可以体现他们的风格,甚至他们的主要题材。《唐璜》厚厚两大册,是拜伦的代表作,但他的一些短诗也能反映他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歌德的代表作是诗体剧《浮士德》,但是他的一些短诗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