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春秋]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西汉到清代,儒学基本上一直处于独尊的地位。孔子的名字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论语》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圣书,是修身治国的宝训。北宋名相赵普即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其中的处世之道,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被公认为是超过基督教义的*纯粹的道德。因此,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中国在政治、伦理方面远比欧洲进步。《孟子》[战国]孟轲——亲亲而仁民。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的思想主体是伦理政治学说,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延伸到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庄子》[战国]庄周——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该书通过神话和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不计名利、适性逍遥、物我两忘的退隐思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诗意。《老子》[春秋]李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跨青牛而去,留下这五千余言,其内容之丰富,无书可与之相埒。任何对它的概括和说明,都只能是挂一漏万,所以必须自己运用智慧去体悟原书。《楚辞》[战国]屈原、宋玉等——路漫漫其修元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以长江流域为文化背景,以浪漫主义为艺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