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曹禺经典作品选:日出、北京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曹禺经典作品选:日出、北京人

  • 作者:曹禺
  •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 ISBN:9787801155030
  •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01日
  • 页数:457
  • 定价:¥2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精美、**的艺术形式。而中国现代戏剧的辉煌离不开曹禺,他是天才的戏剧大师。他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莎士比亚一点不算过分。他的戏剧才华只有写出了《茶馆》的老舍,可与之比肩。他有《雷雨》、《日出》传世,就已经不朽了。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之一,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8月出生于天津。在南开中学、清华大学求学时,接触并钻研了大量中外古今的文学、戏剧名著,参加了业余戏剧团体的演剧实践。在大学的学习结束后,到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抗日战争期间,随剧校迁到大后方,一面教学,一面创作和演出,以戏剧为武器,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戏剧界、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他作为演员和导演,才华横溢,但他对中国戏剧的*大贡献是他的剧本创作。他的主要剧作有:创作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作曹禺三部曲);完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蜕变》、《北京人》、《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以及创作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明朗的天》、《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
    文章节选
    书摘
    日出

    **幕
    是××大旅馆一间华丽的休息室,正中门通甬道,右——左右以台上演员为准,与观众左右相反——通寝室,左通客厅,靠后偏右角划开一片长方形的圆线状窗户。为着窗外紧紧地压贴着一所所的大楼,所以虽在白昼,有着宽阔的窗,屋里也嫌过于阴暗。除了在早上斜射过来的朝日使
    这间屋有些光明之外,整天是见不着一线自然的光亮的。屋内一切陈设俱是畸形的,现代式的,生硬而肤浅,刺激人的好奇心,但并不给人舒适之感。正中立着烟几,围着它横地竖地摆着方的、圆的、立体的、圆锥形的小凳和沙发。上面凌乱地放些颜色杂乱的座垫。沿着那不见棱角的窗户是一条水浪纹的沙发。在左边有立柜,食物柜,和一张小几,上面放着些女人临时用的化妆品。墙上挂着几张很荒唐的裸体画片,月份牌和旅馆章程。地下零零散散的是报纸,画报,酒瓶和烟蒂头。在沙发上,立柜上搁放许多女人的衣帽,围巾,手套等物。间或也许有一两件男人的衣服在里面。食柜上杂乱地陈列着许多酒瓶,玻璃杯,暖壶,茶碗。右角立一架阅读灯,灯旁有一张圆形小几,嵌着一层一层的玻璃,放些烟具和女人爱的零碎东西,如西洋人形,米老鼠之类。
    〔正中悬一架银熠熠的钟,指着五点半,是夜色将尽的时候。幕开时,室内只有沙发旁的阅读灯射出一圈光明。窗前的黄幔幕垂下来,屋内的陈设看不十分清晰,一切丑恶和凌乱还藏在黑暗里。
    〔缓慢的脚步声由甬道传进来。正中的门呀地开了一半。一只秀美的手伸进来拧开中间的灯,室内豁然明亮。陈白露走进来。她穿着极薄的晚礼服,颜色鲜艳刺激,多褶的裙裾和上面两条粉飘带,拖在地面如一片云彩。她发际插一朵红花,乌黑的头发烫成小姑娘似的鬈髻,垂在耳际。她的眼明媚动人,举动机警,一种嘲讽的笑总挂在嘴角。神色不时地露出倦怠和厌恶;
    这种生活的倦怠是她那种飘泊人特有的性质。她爱生活,她也厌恶生活。生活对于她是一串习惯的桎梏,她 不再想真实的感情的慰藉。这些年的飘泊教聪明了她,世上并没有她在女孩儿时代所幻梦的爱情。生活是铁一般的真实,有它自来的残忍!习惯,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的方式,是*狠心的桎梏,使你即使怎样羡慕着自由,怎样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如小说电
    影中时常夸张地来叙述的),也难以飞出自己的生活的狭之笼。因为她试验过,她曾经如一个未经世故的傻女孩子,带着如望万花筒那样的惊奇,和一个画儿似的男人飞出这笼;终于,像寓言中那习
    ……
    目录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编辑推荐语
    中国现代戏剧的辉煌离不开曹禺,他是天才的戏剧大师。曹禺23岁,《雷雨》惊世而出。创作《日出》时,他是一个热情如火的少年。之后是野性的《原野》和诗意的《北京人》。他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莎士比亚,有《雷雨》、《日出》传世,就足已不朽了! 天才的戏剧大师
    王系系
    有许多文学大师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都大体说过,小时候并不曾想过长大了当个什么家。曹禹也不例外,他说他小时候绝没想过当什么剧作家,读书时,只想将来当个教书匠。他一生的希望就是能当上大学教授,研究点学问。
    那么他何以会走一条“话剧的道路”呢?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就带他去看戏。那时还只有“文明戏”,或叫“新戏”。除此,他还看了不少京戏、河北梆子、评剧等,也听过许多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河南坠子,等等。他爱看京戏,甚至演过京戏《走雪山》,还被人称道说扮相不错,很有音乐感。但给他滋养很深的,还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左传》、《楚辞》、《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唐宋诗词、元代杂剧、明清小说之类。
    曹高十四岁考人天津南开中学以后,加入了南开新剧团,演了不少戏,已经初显出在戏剧方面独有的才华。可以说,曹禹的戏剧人生已经从这时起步了。他开始尝试把外国戏,像莫里哀的《悭吝人》,改编成适合中国社会情况的《财狂》,把高尔斯华绥的剧本《斗争》改成《争强》。他一方面改剧本、写戏,一方面又演戏。他参加排演的**个戏是丁西林的《压迫》。他还曾在张彭春老师的导演下,主演过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舞台和戏剧两方面的知识自然谙熟于心了。在从中学到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期间,他读了数百种的外国剧本。也许正因为此,在写作剧本时,除了考虑舞台指示之外,他始终坚持“我的剧本总是想给读者读的”。
    伟大作家必须要写出对生活深刻的真感受,写出他所要写的人物和思想。在这点上,无论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还是帝俄时期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都无一例外,中国的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也一样。
    十八岁时的曹禹有了一个梦,就是该写个像样的东西出来。他几乎整天坐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一边贪婪地读外国剧本,做笔记,一边苦思冥想,不断揣摩自己要写的戏剧里的人物性格、曲折故事甚至语言的特有风味等。想了五年,《雷雨》诞生了,那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个高峰。《雷雨》无疑是中西戏剧艺术集大成的一个典范,从希腊悲剧到契河夫不事雕琢的戏剧技巧和尤金·奥尼尔的抒情写实主义,在他**的编剧才能下,杂糅在了一起。《雷雨》至今仍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丰碑。相隔不久,他又以天才的戏剧禀赋,接连写出了《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名作。这是曹禹*好的四个剧本。
    他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同名剧作《家》,也称得上是一部经典剧作。巴金在他晚年写的《怀念曹禺》一文中,提及一九四二年曹禹在泊于重庆附近的一条江轮上开始改编他的《家》时说:“整整一个夏天,他写出了他所有的爱和痛苦。那些充满激情的优美的台词,是从他心底深处流淌出来的,那里面有他的爱,有他的恨,有他的眼泪,有他的灵魂的呼号。他为自己的真实感情奋斗。……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曹禹晚年常慨叹:“莎剧的剧本极深刻,人物语言,非吾等所能想象。”其实,像写小说一样,戏剧的*深刻意义同样是刻画人的灵魂。他说作为一个戏剧家,*该倾心的就是写“人”,全部的心思都该用在如何刻画人物上。曹民戏剧的成功之处,简单说来就在于他是在诗性的艺术创造中,把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刻画了出来,并使之不朽。
    我想不单是因为,曹禹童年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郁闷家庭,才使他有意识地把描绘“家”的命运作为戏剧创作的根脉,并以反叛来挣脱铭刻在幼小心灵上的阴影。他的剧作,从《雷雨》、《北京人》、《家》,到《日出》、《原野》,都与“家”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断的纠葛。一切的戏剧冲突,也都是在“家”中演绎。他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性的体现就是一个“家”,或者简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质上就是“家”文化。逃离了小“家”又如何呢?娜拉是早摆在那儿了。小“家”无异于是一个大社会,大“家”也毋宁说是个小社会。总之,文化这个“家”注定了是谁都逃不出去的。所以,从悲剧意义上讲,“家”是人类永远的**宿命,是一道永远无法冲破的藩篱。表面上束缚人的是“家”,而本质上却是文化的束缚。“家”的梦魔是人类心灵上永远的桎梏。“家”的悲剧自然也就成了文化的悲剧。
    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精美、**的艺术形式。戏剧家一定要有诗人的性情才华,要有小说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刻画人物的本领,还要有散文家的精致细腻、杂文家的敏锐犀利,甚至要有哲学家的深邃堂奥。语言当然得是诗的。换言之,*好的戏剧应当是诗剧。莎土比亚如此,曹昌也是把这当成他戏剧艺术坚持不懈追求的*高理想。无论从何种角度,说他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莎士比亚一点不算过分。他的戏剧才华只有写出了《茶馆》的老舍,可与之比肩。
    可惜而又遗憾的是,曹禹晚年完全陷入到一种“急于写戏,而腹中空空”的痛苦中。他曾在日记中立誓,“要从七十一岁起写作二十年,到九十一岁搁笔。要练身体,集材料,有秩序、有写作时间。放弃社会活动,多看书,记录有用的语言”。读过巴金的《随想录》以后,他打心底羡慕巴金的勇敢、诚实,言行一致。他也清醒地意识到,活着就要说真话,“但却怕说了很是偏激。那些狼一般的‘正义者’将夺去我的安静与时间,这‘时间’,我要写出我死前*后的一二部剧本”。他确实感到自己应该想写什么,便写什么!“不能有个东西箍着我的头,什么思想,什么条条框框妨碍我的笔。‘自由’当然不能**的,但写作时间‘自由’,任自己按自己已有的观念、思维、感情——爱的、憎的、纯挚的情感去写!不然,我将憋死!”
    他真的被“憋”得痛苦万状。他成了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
    但他有《雷雨》、《日出》传世,就已经不朽了。
    中国现代戏剧的辉煌离不开曹禹,他是天才的戏剧大师。
    傅光明
    2001年3月5日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我心目中的曹禺
    我心中曹禺与他“中国戏剧**人”的赞誉无关,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天性忧郁敏感的孩子,五六岁时得知自己现在的妈妈只是自己的继母,而亲生母亲早已死去,父母亲总在楼上吸食大烟;是一个10岁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19岁读完全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写《雷雨》之前读过250部世界名剧的嗜书狂;是15岁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平时不爱说话到了舞台上却如鱼得水,导师是在中国戏剧界影响颇大的张彭春,一个从小就受到戏剧滋养的幸运儿,*终把全部的才华都给了戏剧……于是我明白了自己的欠缺。

    18岁就被“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又原始的情绪”勾引,于是孕育5年,在他23岁时,《雷雨》惊世而出。创作《日出》时,在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个热情如火的少年。之后是野性的《原野》和诗意的《北京人》。

    作品中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心找寻心灵快乐的幸福之路……于是我只想从他的作品中解读他的心思,而绝不想拿起笔学他的创作之路,因为不想一根筋地把我生活中的痛苦之处挖得苦不堪言,我知道洒脱与忘记的美好。

    建国时,曹禺也成了个中年人,领导、演员、全国观众都在期待着他的新作。他曾在协和医院深入调查足足三个月,记的笔记达二十多本,于是很认真很真诚地创作了一部现在当做反面教材的剧本――《明朗的天》,他后期的作品总是被人批判为主题先行,其实他只是认真地犯了那个年代人人都会犯的傻,到了《王昭君》自己仍不满意,于是封笔。

    之后就是以一种平和的身影出现于各种场合,对无论什么样的戏剧都表示赞美,提携后进从不吝啬表扬之词……于是我真切地明白了自由的意义和分量。

    因着曹禺的名声,许多人对他崇拜仰视,许多人对他嗤之以鼻,觉得他名不符实而谁谁谁才是大师经典。

    但他们忘了,这份名誉不是他自己争取的甚至是他所不希望的累赘。但只要中国戏剧还没有出现一个大家公认的至少和他比肩的剧作家,这份荣誉与奚落他就得继续担着。

    永远记得1996年底的**,戏剧学院内人们奔走相告,说曹禺去世了。那是个安静的阴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擦不干净,而电视上转播的追悼会声音响亮、场面隆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