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3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3版)

  • 作者:陶东风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66089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345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3版)》把文艺学的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艺学描述的同时,始终把问题意识贯彻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文艺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领会,又引发学生的思考,突破了传统的、僵化的、教条的教材模式,适合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3版)》的出版必将对当前的文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发生重大影响,促进相关的课程改革。
    目录
    导论 文艺学的反思与重建
    一 文学理论的危机
    二 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
    三 历史地理解文学艺术的自主性
    四 跨时空拼凑:文学理论知识的历史性与民族性的丧失
    五 历史化与地��化:文学理论知识的重建思路
    六 关于本教材的简要说明.
    参考文献
    思考与练习

    **章 什么是文学
    **节 “文学”界定的问题
    一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概念
    二 文学概念的特殊性
    第二节 文学概念的形成
    一 “文”与“文学”
    二 模仿·修辞·虚构
    第三节 文学概念的成熟
    一 文学概念的狭义化
    二 文学概念的经典化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及泛化
    一 初步的汇通和转化
    二 全面的开放和全新的体系
    第五节 述评:“文学性”问题,
    参考文献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文学的思维方式
    **节 文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 文学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二 关于文学思维的“语义悖谬”问题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的文学思维论
    一 “虚静”与“神思”
    二“凝思”与“苦吟”
    三“兴会”与“妙悟”
    第三节 西方诗学体系中的文学思维论
    一“迷狂说”与“天才论”
    二 “激情理论”与“酒神精神”
    三 “无意识”与“白日梦”
    第三节 文学思维与灵感思维(评述)
    一 从形象思维到灵感思维
    二 灵感的界定和灵感思维的特征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文学与世界
    **节 文学“再现”世界
    一 何为“再现”
    二 文学如何“再现”世界
    第二节 从模仿说到现实主义理论
    一 模仿说
    二 镜子说
    三 现实主义及自然主义
    第三节 作者**的文论范式
    一 浪漫主义及唯美主义
    二 作者**的现代文论
    第四节 文本**的文论范式及其后
    一 结构主义
    二 后结构主义
    三 新历史主义
    第五节 从言志说到反映论
    一 言志说?缘情说?意境说
    二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三 人生派与艺术派
    四 文学反映论
    第六节 述评:文学与世界作为文学的基本问题
    一 中西“文学再现观”的差异
    二 文学与世界:对话性的交往
    三 作为交往中介的文学话语
    参考文献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文学的语言、意义与阐释
    **节 言传与意会
    一 言、意、象关系与“言不尽意”
    二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第二节 意义与阐释
    一 赋义之维
    二 释义之维
    第三节 述评
    一 中国文论语言、意义理论的累积与演进
    二 西方文论语言、意义理论的繁荣与发展
    三 中西文论语言、意义理论的对比与整合
    参考文献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文学体裁和文学风格
    **节 文学体裁
    一辨体:文体意识的产生
    二破体:文体演变的发生
    三文体意识和文体期待
    第二节 文学风格
    一 文学风格概念
    二 文学风格的划分
    三 文学风格成因
    第三节 述评
    一 中国文体学、风格学
    二 西方文类、风格理论
    参考文献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文学的传统与创新
    **节 文学的通与变
    一 变则其久,通则不乏
    二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三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四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第二节 古今之争
    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今之争”
    二 古典主义时期的“古今之争”
    三 浪漫主义文论对天才和**的张扬
    第三节 传统、惯例与创新
    一 艾略特: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
    二 韦勒克:透视主义的批评方法
    三 弗莱: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四 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第四节 作者之死与互文性理论
    一 罗兰·巴特:作者之死
    二 后结构主义:互史性
    第五节 述评
    一 有没有永恒不变的创作规律和艺术形式
    二 文学的发展是否具有连贯性和承继性
    第七章 文学与文化、道德及意识形态
    第八章 文学与身份认同
    附录一 文学与市场
    附录二 文学与媒介
    附录三 文学与全球化
    后记
    修订版后记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术语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